程大爷论市|成交创四年新低,极致缩量果真是变盘信号?
【专业深刻麻辣点评——《程大爷论市》】
成交量刷新四年新低,原因何在?
主持人:本周成交量持续萎缩,刷新了四年来新低,原因何在?极致缩量果真是变盘信号吗?
程大爷:之前的节目中我提到,缩量将会是A股新常态,目前看来得到了兑现。本周交易量跌破四年来的新低,连续三个交易日低于5000亿——周一时首次跌破5000亿,周二4773亿,周三4775亿,而周四5900亿,周五5912亿,也未达到6000亿。
在万亿交易量时代的曾经,8000亿就被认为是缩量,7000亿则是地量水平。而如今,4000亿才称得上是地量,我甚至可以大胆预测,或许在不久后的将来,4000亿都算不上地量。
交易量极致萎缩的原因何在,我梳理了4个方面的理由。
第一,高频套利的量化交易规模受到限制。曾经量化交易在市场占比达到30%-40%,现在将这部分刨除后,6000亿的水平相当于曾经的万亿水平。
第二,市场的盈利模式和投资理念发生深刻变化。量化交易居于主流之位的时代已经过去,短线交易的剪羊毛盈利模式随之落幕。中长期的红利策略登上主舞台,促使换手率下降。并且这种改变才刚刚起步,未来还将有更强烈的变化。
第三,市场赚钱效应微弱,难以吸引外资,只有存量资金在进行博弈。
第四,监管趋严。曾经主题投资和投机炒作大行其道,如今监管部门对财务造假以及操纵市场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许多股票面临面值退市,客观上限制了短线交易资金的活跃度。
关于极致缩量是否是变盘信号,我的观点是肯定。
长期以来,A股都是全球换手率最高的市场,这是股市发展不成熟的表现。目前,即使A股市场换手率有下降趋势,但深市换手率仍达380%,沪市换手率达180%,我们市场的换手率仍稳居全球首位。
过高的换手率会大量消耗市场的存量资金,提高投资交易成本。同时,高换手率还压抑了市场的涨势,欧美市场不断创历史新高,而它们的换手率则比A股市场低得多。
市场出现交易量和换手率下降的趋势,这意味着我们的市场正在走向理性和成熟。
根据天量天价、地量地价的规律,大盘变盘只是时间问题。
目前,市场抛盘在减少,波动幅度也在减少,甚至周五时全天波幅仅为15点。大盘位置徘徊于2841的黄金分割位附近,最近时位于2845点,仅有4点之遥,加上量能和其他指标的印证,大底应该就近在眼前。
债券市场波动加剧,央行干预债市的原因何在?
主持人:近期债券市场波动加剧,不时上演“V”字走势,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仅为2.1%左右,央行干预债市的原因何在?
程大爷:今年债基和债券已经成为市场资产配置的一大重要方向,从前两个月的数据来看,债券基金的规模已经超过了权益类基金的规模——纯股票和混合型股票基金的规模大概是6.8万亿,而公募债基的规模应该已经超过7万亿了。
目前市场存在一个现象:存款搬家。银行的存款利率下降之后,大量资金流向了债券。而实际上债券的利率也同样在下降,10年期的国债收益率低至2.1%,3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低至2.4%。按理来说,无风险收益率下行,投资者风险偏好应当上升,而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
债券市场火热,而债券市场的价格和债券收益率则呈负相关关系,换句话说,债券的价格越高,其收益率越低,反之,债券价格越低,收益率越高。
央行从7月便已经开始频频暗示债券市场要降温,之后也采取了行动,通过打压债券市场来提高债券收益率。
那么央行干预债市的原因何在?我梳理了以下3点。
第一,存款搬家导致银行负债端承压。如果银行存款流失太快,其贷款类业务也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前段时间四大行将5年期的存款利率都降到2%以下,面对现状,有的银行不惜将3年期的存款利率都上调至2.3%,由此可见银行负债端承压多大。
第二,吸引资金流入,阻止资金流出的意图。
影响资金跨境了流动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收益率的高低差。好不容易盼到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降至3.79%,我们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却也在下行,如果央行不抓住时机扭转这种局面,将会错失吸引资金流入的一大时机。
第三,为维护股市和楼市的发展。大量资金涌向债券市场,股市和楼市容易因缺乏资金而发展受阻,这与降低利率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欧美日股市继续大幅反弹,巨震之后牛市继续?
主持人:欧美日股市继续大幅反弹,收复了前期的大半失地,亚太股市在周五时也十分强劲,巨震之后牛市又继续了吗?
程大爷:股市未来发展走向还不好预测,但我认为对欧美股市回到牛市轨迹抱有幻想是十分危险的想法。
资本市场的波动时常非理性,内在驱动因素可能是资金。
目前即使美股出现强劲反弹,也不过是达到前期三分之二的位置,而这也几乎接近反弹的极限位置,并不能将其看成一次洗盘。
我认为,欧美日股市只是在经历一次死猫跳。
猴痘、疫情刺激医药板块走强,有多大影响?
主持人:近期,AI眼镜概念引发关注,猴痘、疫情刺激医药板块走强,如何看待这些题材?
程大爷:市场中出现一些新题材以活跃氛围,我认为这很好。但从配置策略的角度看,我还是推荐“红利+科技成长”的杠铃策略。
关于AI眼镜概念,目前其市场规模只有百万,与千亿乃至万亿级别的其他科技产品无法竞争,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影响力仍待考究,距离其全面进入应用领域,产生巨大收益,还有很长的路。目前看来,只是短期故事炒作,小资金跟风玩玩可以,但是不能入戏太深。
而关于公共卫生领域,猴痘和疫情的卷土重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医药板块的发展,不过我个人看好医药板块主要是因为以下2点。
第一,足够的超跌。医药ETF跌了70%,即使医药板块很少出现劲爆题材,但一个再平庸的行业跌多了也会跌出机会。
第二,防御性行业符合大众风险偏好降低取向。医药板块内的优质品种有着很高的安全边际,能够满足投资者需求。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医药行业作为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值得深耕。因此大家无需悲观,要积极寻找优质标的,进行长线布局。
主持人:好的,今天的节目就先聊到这里,感谢程大爷,我们下周再见!
程大爷:好的,再见!
如果希望获得本节目的文字版摘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投资传媒”,输入节目“程大爷”即可获得文字版摘要。
风险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嘉宾个人观点,不作为入市依据。本期嘉宾程峰,职业证书编号S0570611100178。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