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亿美元!映恩生物牵手Avenzo ADC市场激战愈酣
2025年开年以来,ADC(抗体药物偶联物)市场依旧火爆,重磅交易热度不减。
1月8日,映恩生物宣布与Avenzo Therapeutics(下称“Avenzo”)签订一项独家许可协议,Avenzo将获得在全球范围内(大中华区除外)开发、制造和商业化DB-1418/AVZO-1418的独家权利。
DB-1418/AVZO-1418是映恩生物开发的EGFR/HER3双特异性ADC。根据协议,映恩生物将获得5000万美元的首付款,并有资格获得高达11.5亿美元的开发、注册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同时,映恩生物还有资格获得Avenzo在其区域内的销售收入分成。
此外,信达生物也在1月2日宣布授予罗氏IBI3009的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益,这是一款靶向Delta样配体3(DLL3)的新一代ADC候选产品。根据协议,信达生物将获得8000万美元的首付款、最高达10亿美元的开发和商业化潜在里程碑付款以及未来基于全球年度销售净额的梯度式销售提成。
有券商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国融资环境缓慢复苏,不少本土Biotech(创新药企)正在通过对外授权或并购的方式积极寻求发展机会。ADC、多特异性抗体和基于GLP-1的肥胖症药物,这三个已建立起丰富且具有竞争力研发管线的领域,最有可能赢得与大型制药公司的合作。其中,国产ADC新药约占全球管线的40%,多款BD交易也凸显了海外合作方对中国ADC分子的认可。”
本土ADC竞秀,赋能国外药企前行
近年来,在我国本土Biotech授权出海的浪潮下,ADC1药物的交易十分亮眼。其中,在2023年底,百利天恒与百时美施贵宝(BMS)就BL-B01D1达成潜在84亿美元的重磅交易,至今仍是国内BD(商务拓展)项目的佼佼者。而据市场不完全统计,2024年全年至少有14款ADC药物达成海外交易,其中近一半药物的交易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
映恩生物成立于2019年,专注于发现和开发用于治疗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下一代ADC疗法。其在2024年8月递交的招股说明书中也表示,“在短暂的运营历史中,公司已与BioNTech、百济神州及Adcendo等合作伙伴订立数项对外许可及合作协议,协议总值超过40亿美元。”
此次映恩生物与Avenzo达成独家合作协议的DB-1418/AVZO-1418,目前正在进行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支持研究,计划今年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映恩生物也在其招股书中介绍,DB-1418作为一种HER3xEGFR双特异性ADC候选药物,采用“1+1”形式的分子设计,即两个结合位点,每个靶点各一个,因而对肿瘤细胞的结合能力相较于健康细胞更高。与采用“2+2”设计的BsADC相比,DB-1418在EGFR耐药或EGFR低模型中亦展现出更佳疗效,可覆盖目前未接受充分治疗的广泛患者群体。
DB-1418与BL-B01D1的较量正悄然展开,究竟谁能在临床实践与市场竞争中占据上风,仍有待时间与数据的双重检验。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来自中国的创新成果,通过授权合作等方式流向国外药企,为其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成立于2022年初的Avenzo,在携手映恩生物之前,已分别从安锐生物、橙帆医药引入资产。其中,2024年1月,安锐生物宣布将自主研发的ARTS-021的全球(大中华区除外)开发和商业化权益转让给Avenzo;Avenzo同时获得一个独家选择权,用于2025年初提交IND的临床前项目。
根据协议,安锐生物将获得总计4000万美元的首付款以及根据研发和商业化里程碑的达成而获得的额外付款,同时还将收到销售额分级特许权使用费,两个项目的总潜在付款额将超过10亿美元。
同年11月,Avenzo再次囊获橙帆医药Nectin4/TROP2(双特异性ADC)在全球范围内(不包括大中华区)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相关权益。基于此,橙帆医药将获得高达5000万美元的首付款及近期里程碑付款,同时有望获得高达7.5亿美元的后续里程碑付款及销售额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公开资料显示,完成这三笔交易后,Avenzo的研发管线布局基本就位,Avenzo也已承诺支付总计约30亿美元的里程碑款项。对比Avenzo目前筹集约3.86亿美元的资本,Countouriotis博士表示,Avenzo将加大试验力度、不断向IPO迈进。
ADC下一站怎么走?
ADC,毫无疑问是近年来肿瘤药物研发中的热门领域。根据Frost&Sullivan预测,全球ADC市场规模有望从2022年的79亿美元快速增长至2030年达到647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0%;中国ADC市场有望从2022年的8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662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73%。
近期来看,在信达生物之外,DLL3领域重磅BD交易频出。例如2024年12月,恒瑞医药的DLL3 ADC创新药SHR-4849在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许可给美国IDEAYA Biosciences,并获得7500万美元的首付款,总额可达10.45亿美元。
东吴证券研报分析指出,随着2024年5月,安进的全球首款DLL3/CD3双抗塔拉妥单抗率先获得FDA批准上市,为存在巨大空白的SCLC(小细胞肺癌)市场带来了希望,提高市场对DLL3靶点的关注度。
而针对DLL3靶点,国内也有多家上市企业布局。据东吴证券研报盘点,包括中国生物制药的DLL3双抗TCE、泽璟制药的DLL3三抗TCE均已进入II期临床。信达生物围绕该靶点重点布局了3款产品。除此之外,百利天恒、再鼎医药、齐鲁制药等多家企业DLL3管线均进入临床阶段。
在研管线丰富之余,如何走稳“出海”路径也成为一大议题。回顾ADC领域的重磅交易,仍以授权许可为主。普华永道思略特医药与生命科学行业咨询合伙人蔡景愚此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在license-out模式中,转让方对产品的后续管控力较弱,为了确保产品顺利上市,实现商业化收入,该模式更适合国内已上市或临床开发后期的产品。”
不过,“无论是NewCo、license-out,还是收并购,都是药企出海的方式而非目的。出海路径的选择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初期,由于对海外市场的认知不足和人才的缺失,借船出海,学习观察,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蔡景愚也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