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腾讯副总裁李强:如何破解云计算低增长常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白杨 北京报道
“2023年很难,2024年也不轻松”。腾讯集团副总裁、政企业务总裁李强对过去两年ToB行业的表现作出了总结。
受逆全球化和地缘政治的影响,全球经济已进入低增长的新常态,云计算行业也难以独善其身。尽管仍保持增长,但和过去高歌猛进的时代已全然不同。
近日,李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享了两个行业趋势:一是整个行业都在降本增效,企业在采购云计算相关产品时,越来越多注重成本效益;二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云计算市场的价格战趋于放缓,纯粹拼价格的低效竞争无法持续。
在李强看来,降本增效不仅仅是降价,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供应链效率的提升,释放技术红利,只有这样,降本才能长期持续。
此外,如何在逆势中重塑增长也成为行业的必答题。半年前,李强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若市场蛋糕不增长,那“内卷”的结果就是“零和”游戏。因此,企业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更广阔的市场环境中,寻找新的增长机会,“相比在一个红海市场‘卷’,形成第二增长更重要”。
当时,李强提出了三个新增长方向,分别是AI、出海和融合创新。半年时间过去,腾讯云在这些方向上有了更多的实践,李强也有了一些新的观察和思考。
出海新机遇
现在,出海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一个共识。
李强指出,如今的出海与过去大为不同。过去更多是商品的出海,而现在,出海意味着要在海外建设完整的供应链,并在当地进行从生产到营销的全产业链布局。
因此,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需要在当地找到能够提供全面支持的数字化转型伙伴。对包括腾讯云在内的云厂商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方面,云厂商需要在海外加速布局数据中心。如果没有足够的基础支撑,将难以支撑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对当地使用的及时性、安全性的要求;
另一方面,海外国家对数据合规、隐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云厂商不能符合当地的法规,不仅会对企业自身带来冲击,也会让其服务的客户面临监管风险。
在出海方面,腾讯云不是从零起步。
一直以来,腾讯集团在海外都有大量业务在开展,包括游戏、WeChat等,为此,腾讯很早就在海外做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布局。
与此同时,出海现在也成为腾讯集团的重要战略。在国际业务拉动以及云出海战略的双轮驱动下,腾讯在海外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将进一步提速。
李强透露,除了服务中国企业出海外,腾讯云在东南亚、中东、南美、拉美等地区也开始服务越来越多的当地客户。
他强调,所有成功国际化的企业,都在本地化上做得非常好。因此腾讯在国际化过程中也遵循一个路径:一方面为确保和集团的高度协同,会从总部派驻一些人才到各地;另一方面,则要建设本地化的基础设施,招募本地化的员工,发展本地化的合作伙伴。
目前,腾讯云在海外的客户已经超1万家,且过去三年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我认为2025年也能保持这个趋势”。李强说。
公私并举
与此同时,在国内市场,腾讯云正和合作伙伴通过融合创新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根据多家券商机构预测,未来三年,融合创新产业市场规模将有5000亿以上的市场空间。因此,这也成为云厂商的一块必争之地。
李强表示,金融、政务、交通等客户出于安全的考虑,对私有化部署有着极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服务这部分客户,云厂商在大力发展公有云的同时,也需要满足私有化部署的需求。
面向2025年,腾讯云产业生态已提出“公有云、私有云并举”的增长战略。
李强称,私有化部署背后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自主创新。腾讯自2018年以来,累计研发投入已达到3200亿元,在全球范围申请的专利数超过8.5万件,仅次于谷歌,排在互联网公司的第二。
基于庞大的研发投入,腾讯在软件的自主创新方面,形成了“6T”国产化软件体系,具体包括TDSQL数据库、TencentOS操作系统,专有云TCE、大数据TBDS、专有云PaaS平台TCS、腾讯云TI。
他同时强调,腾讯云产业生态提“公私并举”,只是意味着会同时支持产品在两种不同环境下发展。但从规模上来讲,公有云依然占据更大的份额。
“私有云的增长,是因为地缘政治的影响,使它快速成为一个非常大的市场。而这个市场以往都是用国外的软件做,所以对国内的云厂商或软件公司而言,确实是一个全新的快速增长的时间窗口”。李强表示。
生态作战
过去两年,大模型训练带来的庞大算力需求,成为云计算行业的重要增长引擎。
“但在2024年,基础大模型训练的增长在逐步趋缓”。李强表示。虽然头部厂商依然在加码,但是参与基础大模型训练的厂商在减少,现在市场有一个明显信号,即真正能走到最后的只有少数头部企业。
即便如此,对云厂商而言,大模型的红利依然存在。尤其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向大模型应用,推理的需求在快速增长。
李强告诉记者,目前超过90%的大模型创业企业都是腾讯云的客户。而且在稳定性和性能方面,腾讯云千卡集群的通信时间缩短到6%,是业界的一半,单日故障率降到了0.16,是行业水平的三分之一。
除了提供底层算力和平台工具外,腾讯云的下一步重点是带动大模型生态应用的发展。近日,腾讯云新成立了“腾讯混元训练营”,将以免费的模型技术资源和技术支持,与各行各业的生态伙伴共同打造大模型解决方案。
一直以来,腾讯云都在强调ToB业务的“生态作战”。过去一年,腾讯云联合11000家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服务超过200万家客户,产业生态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合作伙伴贡献收入更是占腾讯云大盘三分之一。
过去几年,随着腾讯云做出“聚焦于产品”的战略调整,其对生态的依赖也在增加。比如上文提到的融合创新,腾讯希望做的是标准化产品,但在私有化场景中,标准产品也必须要满足不同行业的个性化需求,这时候,就需要生态伙伴来补齐。
在大模型领域也一样,腾讯提出的“行业大模型”,需要将通用大模型与不同行业的专业数据相结合,这件事腾讯靠自己也无法实现,必须依靠在各个行业深耕的合作伙伴。
李强表示,尽管云计算市场整体增速放缓,但中国云计算的普及率仍然较低。大量中小企业尚未完成上云,这为云厂商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目前,我国共有中小微企业5200万家,距离工信部提出的2027年实现40%上云率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李强称,“蚂蚁雄兵,这个市场的潜力还非常大。腾讯将依托生态伙伴,在未来几年内迎接这片蓝海市场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