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社论丨平衡好农产品进口与国内供给关系

2025-01-03 05: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商务部发布了对进口牛肉进行保障措施立案调查的公告,中储粮集团近期也宣布停止进口玉米的轮出销售。这一系列举措主要是为了应对部分领域廉价农产品进口对国内生产者的冲击。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称,近期,中国畜牧业协会会同9个主产区协会,向调查机关提交保障措施调查申请,认为近年来中国牛肉进口数量急剧增长,对国内产业产生了重大不利影响。申请人提交的证据显示,中国牛肉进口量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增长了65%,2024年上半年进口数量达到了2019年上半年的两倍以上。在进口产品冲击下,国内产业遭受严重损害。

根据商务部介绍,根据中国法律并遵循世贸组织规则,在进口产品数量增加,并对生产同类产品或者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的情形下,调查机关可以应国内产业申请发起保障措施调查,维护国内产业的合法权益。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玉米领域。2021~2022年期间,我国玉米价格最高时达到1.50元/斤以上,2023年玉米价格逐步下滑,大约1.30元/斤左右,而2024年秋收后玉米售价不足1元/斤。玉米价格如此持续下跌将会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或会减少种植,从而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

玉米价格持续回落主要是供需变化造成的。在供给端,我国近几年大幅增加了粮食进口,2022年我国小麦、玉米和大米三大主粮的进口量首次同时超过了各自的进口配额,其中玉米超过配额1342万吨。2023年我国玉米进口量2713万吨,同比增长31.6%。但是同期,我国玉米需求没有出现大幅提升,因为猪肉价格持续低迷,减少了饲料玉米需求。而2023年玉米价格下跌也导致农民惜售,延迟到2024年上市。最终导致2024年价格进一步下跌,市场看空氛围浓厚,用粮企业采取低库存、高周转的策略。

从牛肉和玉米的案例来看,一方面,我国为了应对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以及国内粮食安全,增加了进口。另一方面,同时也存在部分企业利用配额内外价差进行套利操作,比如南美等牛肉、玉米等产区由于汇率下跌而价格便宜,与国内形成比较大的价差,这也鼓励了进口。虽然这有利于降低国内饲料成本,让更多国内消费者吃上更便宜的牛肉,但是,短期内大量廉价农产品的进口,对行业的冲击会形成周期性波动,对供需体系产生一定影响。进口商品直接以及间接拉低国内食品价格,可能会影响相关行业的预期。与此同时,养殖户与种植户也会因此面临一些损失,影响增收以及实现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目标。农民的农业收入是他们的基本收入,基本收益如果亏损,会影响农民的预期,要警惕和避免弃耕现象。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挥农产品国际贸易作用,深入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主要是要充分发挥农产品国际贸易对于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的重要保障作用。近期,进口增长较快对国内部分农产品价格形成一定冲击。202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健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要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

最近几年,我国为了确保粮食安全,鼓励并扩大了耕种面积,同时放开了进口配额限制,客观上助推了当前价格水平的形成。应把握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兼顾平衡好进口需要和国内供给关系,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避免个别领域低价农产品大量进口影响国内相关行业的生产体系。与此同时,也要加速推进国内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与现代化,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供给质量,从根本上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1财经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