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透视|最高法连发两文剑指“立案难”,金融诉讼纠纷迎开年变革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郭聪聪北京报道
2025年开年,最高人民法院接连发布了两则通知意见,直击长期以来困扰地方法院与当事人的“案多人少”及“立案难”的问题。
一则通知明确,应用尽用 “要素式文书”,全面推广应用11类格式化“要素式”文书模板,以进一步推进要素式审判,其中5类模板直接关联金融纠纷;另一则意见着重强调落实诉讼中的自愿调解机制,力求从制度根源上破解未经立案先行调解、强制调解及久调不决等导致的“立案难”“不立案”顽疾。
多名受访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最高人民法院下发的两则通知意见,无疑是对当前涵盖金融纠纷在内的民商事案件数量持续攀升、立案难度日益加大这一司法现实的积极回应。他们表示,这些政策导向明确,直击立案难的痛点。然而也有部分受访者坦言,良策发挥成效的关键在于切实的执行,这些政策未来将发挥出何种效能,还需经过实践的进一步检验与反馈。
事实上,“案多人少”的矛盾已久久困扰着地方法院与当事人,由此引发的“立案难”问题更是让法律从业者倍感压力。此前某地法院2024年排案30万件的传闻,也侧面显露出了立案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在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按下“加速键”时,作为催收的主流方式,法律催收的数量也随之激增,这无疑令矛盾进一步加剧。
面对这些难点与痛点,司法机关积极求变。除了出台创新性的政策支持外,地方法院也积极探索数据赋能要素式审判、引入AI法官等前沿举措,以积极解决“案多人少”的难题。
要素式示范文本,三分钟搞定起诉状
在等级标注为“特急”的最高人民法院明传文件《关于加快推进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全面应用工作的通知》(法明传〔2024〕173号)(下称《通知》)中,强调自2025年1月1日起,全国法院应将起诉状、答辩状等要素式示范文本的全面推广应用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部署推进。
实际上,自2024年3月起,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及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已联合发布了试行要素式示范文本的相关要求。此次《通知》的下发,是在试行一年后的正式明确,要求全国法院全面推进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的应用,做到通过线上、线下起诉时要素式示范文本应用尽用、应填尽填确保向审判部门移送案卷材料时全部含有起诉状示范文本。
此次全面推广的要素式示范文本,是要素式审判在诉讼文书标准化建设中的重要体现。
所谓要素式审判,是提取固定案情的基本事实要素,归纳各要素是否存在争议,并围绕争议要素进行审理,从而简化裁判文书的制作,达到简化审理流程、提升审判效率、实现类案专审与简案快审的目的。
此次,最高人民法院针对买卖合同、租赁合同、婚姻纠纷、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等常见多发11类诉讼案由提取其要素化特征,并以高度格式化文书模板,将复杂的案件信息拆解为一个个明确的关键要素。以金融借款纠纷为例,示范文本清晰罗列了当事人信息、借款金额、借款期限、借款利率、是否存在担保、抵押等必填项,使案件信息一目了然。
目前公众已可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轻松获取这11类起诉状、答辩状的模板,其中直接关联金融纠纷5类模板中,涵盖“金融借款纠纷”“银行信用卡纠纷”“融资租赁纠纷”“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及“保证保险合同纠纷”等五大领域。
北京市地平线律师事务所马金风律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代理相关案件的经验,从要素式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的内容上看,基本上类型化地归纳总结了某类案件的基本事实和常见争议焦点。合理使用该示范文本,有利于引导当事人有针对性地聚焦案件核心问题,明确诉讼请求和请求权基础,围绕 “要素” 组织证据。
此外这也利于提高审判效率。马金风进一步解释道,要素式示范文本便于法官迅速了解案件基本情况和争议的繁简,做到繁简分流,便于法官快速查明和固定案件基本事实,提高此类案件的审判效率。
对此有网友形象地称,使用要素式示范文本,将三分钟搞定起诉状,五分钟搞定答辩状,十分钟出炉判决书。
在网传的一则地方法院的立案通知中,已有“强制使用要素起诉状模板”的要求。该通知显示,从2025年1月1日起,凡涉及金融借贷、民间借贷、买卖合同、机动车交通事故、离婚等常见民事案件立案时,必须提交要素起诉状。否则,法院将不予接受起诉材料。
针对这一消息,中部地区某地基层法院的一名法官给予了肯定答复。该法官透露,虽然目前法院尚未开始强制实施,但已在内部进行调整,预计在下一阶段正式开启强制适用。同时,该法官还指出,此次下发的示范文本模板聚焦于争议性较低的案由,对于一般金融借贷案件的批量化处理具有极大的帮助。
数据赋能要素式审判
事实上,对于要素式审判的探索已经历十余年的历程,“要素式”的应用场景已经深入到了审判实践当中,除却本次探索要素式示范文本之外,已有地方法院积极探索数据赋能要素式审判、引入AI法官等前沿举措,以提高审理效率。
就如上海市自今年3月下旬就嵌入了“股东知情权纠纷案件要素式审判辅助模型”,通过数字化手段解决要素信息收集问题,解锁了要素式审判新模式。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聚焦股东知情权纠纷案件审查要点,通过特定算法模块,搭建起诉信息自动识别、答辩意见交互抓取、公共数据自动核验、庭审提纲实时辅助、裁判文书智能生成等10多个节点,形成上海法院“股东知情权纠纷案件要素式审判辅助模型”大场景,辅助当事人针对案件审理要素发表诉辩意见,辅助法官全面查明案件事实、准确适用相关法律。上海高院通报显示,上海全市法院迄今已有30多位商事法官在承办股东知情权纠纷案件的过程中试用了该场景。
除却数据赋能之外,上海市二中院还在2024年12月发布了股东资格确认纠纷案件中的要素式审判指引文本,以供辖区法院商事审判庭参考。在指引文本中,上海市二中院将股东资格确认纠纷的审查要素主要集中在主体资格、权利取得、权利行使、股权代持、冒名股东、瑕疵出资、股权让与担保七个方面,以上述七个方面的要件审查为基本路径和线索,收集案件要素,梳理争议焦点,并据之展开审理。其中要素的收集贯穿原告立案提交起诉材料、被告提交答辩材料、第三人发表诉称意见、法官庭前阅卷、案件审理等各个阶段。
金融诉讼案件正在面临新变革
可以看到,在系列政策创新与数据赋能的背后,金融诉讼案件正在迎来新的变革。
此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报道了在不良资产催收中,法律催收正在承压,面临着立案难、管辖权限不明确等诸多障碍。在最高人民法院开年发布的另一则通知中,就重点提到了落实诉讼中的自愿调解机制,直指“立案难”“不立案”顽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依法规范民事案件立案与调解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指出,坚持立案登记制改革不动摇,切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全面落实自愿、合法原则,登记立案后调解不成,或者调解期限届满一方当事人不同意继续调解的,应当转入审理程序依法办理,从制度上、源头上解决未经立案先行调解、强制调解、久调不决等“立案难”“不立案”问题。
多名行业资深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对于最高人民法院此次下发的两起文件,精准击中了“立案难”的顽疾,然而,良策发挥成效的关键在于切实的执行。他们指出,无论是《通知》中提到的要素式示范性文本,还是《意见》中提到的若调解无果则必须转入审理程序,都需紧密结合政策的具体落实情况,以保障当事人的诉权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
就如对于要素式示范文书将发挥的作用,资深个贷不良资产业务人士张非凡表示,其实际成效还需实践进一步检验与反馈。《通知》中提及的要素式示范文件,无疑为普通民众立案提供了便利,但就金融机构立案而言,影响并非很大。实际上,金融机构立案难的核心并不在于诉讼格式的繁琐,即便面对再复杂的起诉状材料要求,金融机构的法务部门也能凭借科技手段实现批量制作。问题的症结,在于法院立案的门槛对金融机构并未完全放开。
然而,对于要素式起诉的未来效果,张非凡仍持积极态度。他预测,要素式起诉的推行,或许能够进一步催生要素式审判的新模式,从而推动案源的繁简分流,如果可以实现要素式审理与小额诉讼程序、类案快审等程序的顺畅衔接,这对于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处置而言,无疑将是一个极大的利好。
马金风也对这一观点表达了赞同。她说道,诉讼追偿是金融机构清收不良资产的重要手段,但实践中存在案件量大与司法力量不足的矛盾、案件审理周期长、强制执行难的问题。要素式示范文本的推行,在前期可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从长远来看,将有助于审判质效的提升,提升诉讼追偿的效率,从而进一步满足银行或金融机构对司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