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如昼闹上元——台湾各地元宵节扫描
新华社记者刘斐、谈昦玄
12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是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又称上元节,在台湾被称作“小过年”,是张灯结彩、热热闹闹的日子。除了“疯灯会”,台湾民众还有不少别具特色的庆祝方式。尽管当日午后,台湾各地普降春雨,却未浇熄人们过节的热情。
今年是农历蛇年,在中华文化里,蛇是灵性、智慧和生命力的象征,寓意着丰收、吉祥和福瑞。台湾各地灯会都围绕“蛇”的主题形象,进行了别出心裁的设计。
2025台湾灯会12日在桃园市正式开幕,以“光聚千塘串桃园”为主题,除了光影交织的街道灯饰、璀璨炫目的花灯布置,更安排逾80组精彩节目以“一日一主秀”为主轴进行展演,包括流光溢彩火舞表演、云南民俗打歌展演、传统丝竹乐器演奏、特色民俗艺阵演出等。
2025台湾灯会自2月7日开始试运营,将持续至23日。台湾交通管理部门观光机构表示,灯会预估可带来1000万到1500万人次的观光人潮。
在北台湾,台北灯节同样备受瞩目。2025台北灯节以“蛇来运转”为主题,自2月2日至16日分四大灯区布置。其中,高13米的主灯“福蛇豆豆”设于中山堂广场,可以随光影与音效进行360度旋转,并做出吐舌的趣味动作。
除了看花灯,猜灯谜也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山上一盘磨,世人不敢坐。猜猜看,是什么?”在台北灯节灯谜区,市民郑先生抱着孙女,边看边想。翻转花灯,谜底揭晓——蛇。“今年是蛇年,但愿‘蛇’么都好。”郑先生笑着说。
![1739414864436424.png image.png](https://img.sfccn.com/uploadfile/ueditor/20250213/1739414864436424.png)
2月10日,民众在台北灯节上海灯区前拍照打卡。新华社记者刘斐摄
今年是上海灯区第10度参与台北灯节,打造沉浸式“乐游上海”灯组,以“剪纸艺术”融合上海特色地景、海派文化特色与传统年味,让游客近距离认识上海,灯组正面两侧设计成手机造型,“屏幕”上的搜索框中写有“上海哪里好玩”字样,增添了灯组的趣味性。
台北市政府观光传播局表示,上海灯区规模不小,是主灯“福蛇豆豆”之外的第二大灯饰。
此外,两岸花灯交流方面,还有江苏省4个城市的特色花灯亮相新北灯会,包括南京市的“玄武迎春”、镇江市的“水漫金山”、常州市的“金蛇狂舞”、徐州市的“伏羲祈福”,为台湾民众展现大陆花灯师傅的精湛技艺;浙江省12个城市花灯应邀参展南投灯会,各有特色,各有寓意,其中,温州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线,金华展示中医药文化,丽水彰显浓郁畲乡风情。
2025年正逢中台湾元宵灯会25周年。在台中市举办的该灯会为期16天,以“蛇现幸福”为主题,打造九大灯区。其中,主灯依据中华上古神话里的创世女神女娲形象设计,为长20米、高12米的人首蛇身造型,结合传统布袋戏脸谱、精细机械动态、滑轮结构、8组动作特效,能向前移动30米,是台湾首创唯一可以移动展演的主灯。
屏东灯节是南台湾最具代表性的元宵节灯会活动之一,已于1月11日开始,将持续至2月16日。灯节今年首设“客家灯区”,融入客家文化中的晴耕雨读、八音、剪纸、盘花、手染等元素,吸引大量游人感悟承继来自中原的客家文化。
台湾元宵节习俗除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外,还有被称为“北天灯、南蜂炮、东寒单、西乞龟、中‘火旁’龙”的乡土民俗,分别是新北市平溪区举办的天灯节、台南市盐水区点燃齐发的蜂炮、台东县举办的掷鞭炮炸肉身“寒单爷”、澎湖特色的乞龟传统活动、苗栗县客家特有的鞭炮轰炸火龙。
![1739414874966364.png image.png](https://img.sfccn.com/uploadfile/ueditor/20250213/1739414874966364.png)
2月8日,民众在平溪天灯节平溪中学场次施放天灯。新华社记者刘斐摄
今年的平溪天灯节分为2月8日和2月12日两场举行,特别以“天灯蛇影光雕秀”作为开幕主灯秀,将光雕艺术与天灯施放融合。
“事事如意,金榜题名。”来自台北的高三学生安琪8日在天灯上认真写下新年期盼,希望能考取心仪的大学。放天灯祈福,已是安琪自幼过元宵不可或缺的仪式。
“好震撼,好开心,希望大家都可以平平安安。”家住新北的王女士与家人同来放天灯,殷切话语为春寒料峭的夜晚增添了暖意。
苗栗“火旁”龙之夜已于2月9日上演,时隔六年再邀武汉高龙团队同乐。武汉高龙造型与众不同,舞者刚劲有力,表演场面气势磅礴,赢得观众热烈掌声。
此外,新竹、彰化、云林、台南、高雄、宜兰、花莲等县市都有丰富多彩的灯会活动及民俗庆祝,呈现独具匠心的视觉效果和营造喜庆祥和的活动氛围,吸引民众乐游畅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