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新纺再收千万罚单 七年财务造假致退市,数万股民深套其中
记者李山
2025年1月24日,*ST新纺(原河南新野纺织,退市前代码002087)发布公告称,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因连续七年财务造假被坐实,合计处以1250万元罚款。这一纸罚单,不仅揭开公司长达七年的系统性造假黑幕,更将数万投资者因信披违规蒙受巨额亏损的维权问题推向台前。
七年财务造假坐实退市危机早有伏笔
证监会调查显示,2016年至2022年期间,*ST新纺通过虚增/虚减营收、调节成本、虚构存货及研发费用等四大手段,连续七年编制虚假年报。这一长期造假链条直接导致公司2023年4月爆出存货账实不符的“黑天鹅”事件:其2021年末43亿元净资产被调减至7亿元,缩水超八成,股价随即开启连续跌停模式。
事实上,此次处罚仅是公司信披违规的延续。早在2023年4月26日,因审计机构对其2022年报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并提示持续经营风险,深交所对其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4年3月23日,公司再因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至2024年5月29日,因净资产为负且年报审计问题未解,深交所决定终止其上市,股票于6月28日正式摘牌,转入新三板后代码变更为“400218”(简称新纺3)。
股民索赔窗口开启诉讼时效倒计时
随着行政处罚落地,受损投资者索赔迎来关键节点。专业律师指出,根据证券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凡在2017年4月20日至2023年4月26日期间买入*ST新纺股票,并在2023年4月27日及之后卖出或仍持有的亏损投资者,均可通过法律途径索赔。目前,投资快报维权平台已开通专项申报通道,受损股民关注微信公众号“投资快报”,点击右侧“股民维权”栏目即可提交材料。
值得关注的是,该案诉讼时效自2025年1月24日行政处罚下达起计算,三年内有效。法律人士特别提醒,尽管退市公司仍须承担赔偿责任,但投资者需尽早登记以锁定索赔资格,避免因证据灭失或主体资格瑕疵丧失追偿机会。
退市企业责任难逃投资者需主动维权
从巅峰时期的百亿市值到退市时市值不足10亿元,*ST新纺的崩塌轨迹暴露出上市公司治理顽疾。数据显示,其股价自2023年4月27日爆雷后累计跌幅超85%,数万中小投资者深套其中。业内人士分析,此次千万罚单虽对上市公司形成震慑,但投资者损失仍需通过民事诉讼填补。
目前,已有十余家律师事务所介入该案集体诉讼筹备。法律界人士呼吁,投资者应打破“退市即免责”的认知误区,充分利用证券集体诉讼制度,通过专业化维权平台提高索赔效率。截至发稿,已有超3000名投资者通过投资快报维权通道提交资料,案件规模或创近年退市公司索赔新高。
(本文所述信息基于公开资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维权需以司法认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