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豁免”收紧下:免税红利面临终结,跨境电商行业迭代
每一天,数以百万计的小包裹通过免税的T86清关模式进入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这些包裹里,或是来自长三角工厂的时尚女装,或是珠三角电子市场的智能配件。
根据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数据,2024财年,美国通过小额豁免进口的货物数量超过了13.6亿件,其中超过一半来自中国。
2025年初,美国宣布取消小额豁免政策,引发了跨境电商行业的巨大震动。尽管特朗普政府随后宣布恢复小额豁免,但政策的变动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众多跨境电商商家感到不安。
一旦T86模式失效,中国直发美国的货物清关流程将变得更加复杂,物流成本和时效都将显著增加。依赖该政策的中小卖家业务将难以持续,跨境电商平台全托管的盈利能力也将受到影响。
除了美国市场,其他市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欧盟同样拟取消对150欧元以下进口商品的免税政策,墨西哥取消了50美元以下货物的免关税政策,越南也将取消对低于100万越南盾商品的免税政策。全球范围内都面临着政策收紧的挑战,跨境电商卖家们和平台企业不得不重新思考他们的商业模式。
“根据我们调研的情况得知,不少卖家均表示,目前最稳妥的方式就是‘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由于政策环境的多变性,卖家们逐渐认识到,过度依赖某一市场或物流模式将潜藏巨大的风险。”深圳市跨境电商协会执行会长王馨向记者表示。
随着各国政府对小额豁免政策的重新审视,跨境电商的“黄金时代”似乎正在远去。与此同时,合规化、本土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于行业来说,也是一次洗牌和迭代。
政策急转弯
取消小额豁免,实操起来并不容易。
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数据显示,目前每天处理的低价值货物入境量已超过400万件。小额豁免的清关流程通常非常顺畅,取消后则需要对每个包裹进行逐一核查,显著增加人力成本,海关系统难以处理如此大量的包裹的关税征收和检查工作。
当地时间2月7日,特朗普又表示,暂停对来自中国的低价值包裹征收关税,直到“建立足够的系统来全面、迅速地处理和收取关税收入”。
几番变动后,靴子还未落地。
万邑通集团副总裁汪思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政策仓促生效又仓促取消的情况下,从目前来看,对于绝大部分商家而言,还是尽量维持现有的模式,只要能走就尽量走。
“卖家们普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要生意还在走,现在还能继续使用T86模式,美国邮政也继续收货,就先保持现状。”汪思杰向记者表示。
T86是美国海关根据Section 321条款制定的“小额免税”电子清关模式,适用于单票货值不超过800美元的货物。其优势在于清关速度快、成本低,通常只需在快递面单上注明货物内容及价格即可清关,且支持空运、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
该报关方式主要适用于跨境电商卖家,尤其是销售低价值商品(如服装、小型电子产品等)的B2C商家。800美元的金额范围几乎涵盖了中国跨境小包的绝大多数类目。
以Temu、Shein为代表的中国跨境电商平台早期借着T86模式在美国实现了迅速扩张,对于资金实力有限的中小型企业而言,他们也更容易地将商品销售到美国市场。
小额豁免政策如果取消,也意味着T86模式失效。汪思杰坦言:“一旦T86取消,对于中国直发美国的货物清关流程、物流成本和时效都将产生显著影响。”具体而言,成本将至少增加几美元,通关时效可能需要三天到五天。
只是经历过小额豁免政策取消又恢复、美国邮政暂停接收又恢复接收,跨境电商卖家们目前不敢轻举妄动,普遍倾向于等到尘埃落定之后,再做出相应的调整。
“当政策没有百分之百落定的时候,或者是确定长期生效的时候,整个市场上的变化都还不会那么明显,大家都还在观望中。”汪思杰向记者表示。
不过,业内普遍认为,外部的政策风险还是会越来越严峻。T86的取消是大势所趋,也可能会有一些替代性的解决方案,比如在货值、清关方式上进行一些灵活的调整。但目前仍未有更新的消息流出。
“暂时恢复小额豁免政策的目的,是为了给美国的相关部门留出调整时间,以制定出可行的执行方案。对于包括跨境电商卖家在内的大量中国外贸人而言,对美国出口的关税成本上升将是长期面临的挑战。”宁波新东方工贸有限公司CEO朱秋城向记者表示。
不确定性,不只美国
过去,在跨境电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里,小额豁免政策一直是跨境电商的“护身符”,它极大地降低了跨境电商的运营成本,使得商品价格更具竞争力。
以Temu和Shein为例,早期,凭借小额豁免政策,这两家跨境电商平台以极低的成本将商品直接从中国工厂发往海外消费者手中,价格仅为亚马逊的1/2甚至更多,吸引了大量价格敏感型消费者。
根据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数据,2024财年,美国通过小额豁免规则进口的货物数量超过了13.6亿件,其中超过一半来自中国,Temu和Shein的包裹占了其中的30%以上。
然而,随着跨境包裹数量的激增,这一政策逐渐成为当地政府和企业的“眼中钉”。
继美国取消T86免税政策后,欧盟也紧随其后,拟取消150欧元以下进口商品的免税政策。数据显示,2023年,欧盟进口了23亿件低于150欧元免税门槛的商品,2024年更是飙升至46亿件。
欧盟委员会认为,这些低价商品的涌入扰乱了市场秩序,部分商品存在低报价格、逃避关税的行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公平竞争。
美国隔壁的墨西哥也有所动作。1月1日,墨西哥国家税务总局正式实施新的关税政策,取消了50美元以下货物的免关税政策,针对来自未与墨西哥签订国际条约的国家的商品(包括中国),无论通过何种快递公司进入墨西哥,均需缴纳19%的关税。此外,所有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产品的外国企业还将被征收16%的增值税。系列新政颁布后,Shein、Temu等跨境电商平台受到波及。
回到中国附近,东南亚的局势同样不容乐观。越南政府近日宣布,自2025年2月18日起,将取消对通过快递进口的低价值商品的免税政策。而此前,价值低于100万越南盾(约合288.8元人民币)的商品则可以通过快递免税进口。
越南政府的态度很明确,旨在遏制绕过本地税收的电商进口商品的增长。为响应越南政府的新政策,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与Shopee越南站先后发布通知,将对进口商品加征增值税,最高达10%。
越南并非孤例,事实上,整个东南亚都面临着愈发收紧的政策环境,对跨境电商的态度从开放逐渐转向保守。
去年,印尼计划对鞋类、服装、纺织品、化妆品和陶瓷等进口产品征收100%至200%的保障性关税;泰国政府则对价值不超过1500泰铢的进口商品征收7%的增值税,防止低价进口商品对本地市场的冲击;更早之前,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也开始对低价值进口商品征收不同税费。
政策调整会对依赖跨境小包贸易的企业及消费者造成短期压力,小额豁免政策的黄金时代似乎正在远去。跨境电商的玩家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全新的现实:贸易的规则正在改变。
短期行业困境,长期升级迭代
事实上,小额豁免的存废不仅仅是一个政策问题,也是全球贸易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
越来越多的低价商品通过直邮模式从中国进入海外市场,对当地传统的贸易体系和本土零售商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小额豁免的重新审视,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跨境电商快速扩张的一种回应。
对于中国卖家来说,这是挑战,但也是一个重新思考商业模式的机会。
首先是物流模式的调整。王馨向记者表示,如果小额豁免政策取消,直邮小包的航空货运成本上升,一些对时效要求不特别高、货值较低的商品可能会减少直邮小包的使用。
相对应的,海运拼箱和整柜需求可能增加,对于货量较大的跨境电商卖家,会更多地选择海运拼箱或整柜运输,以降低单位商品的运输和关税成本。
更多卖家会提前将货物批量运至美国海外仓,避免直邮小包的高额关税,同时提高配送效率,实现快速补货和本地发货。
在产品端,则是重新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品牌化建设。业内分析认为,过往依赖直邮模式的传统铺货型卖家、低利润卖家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品牌化是目前来看少数的能够对抗这些变化的趋势,”赛文思营销咨询创始人兼CEO陈勇向记者表示,“品牌做强则有溢价,可以抵御关税带来的成本增加,即便提价一些,对于品牌消费者来讲,也是可以接受的。”
一个个中小卖家的背后是体量更大的跨境电商平台,也是小额豁免的主要受益者。在各平台密集布局的全托管业务中,T86模式是常用的清关方式之一。关税豁免政策被取消后,全托管的盈利能力将受到挑战。
不过,平台们已经开启了转型布局。自2024年以来,半托管模式逐渐成为行业的新趋势:卖家在海外备货并自行发货履约,平台提供营销、流量支持等。随着多国收紧小额豁免政策,半托管模式或将成为应对政策风险的主要选择。
与此同时,平台也已经启动海外仓的建设,进一步优化物流配送和成本管理。东方财富证券的报告显示,Shein的海外仓发货占比5%,Temu占比20%,速卖通则是与菜鸟国际的步调配合,在全球多个国家建设认证海外仓。政策变动下,平台海外仓发货占比预计将持续提升。
“长期趋势是,本地化越来越重要,合规化越来越重要。”陈勇向记者表示。
无论是卖家还是平台,都需要在物流、供应链、品牌化和合规化等方面进行深度调整。虽然充满挑战,但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尽管对取消小额豁免在短期内可能会给相关行业带来一定的困扰,但从长远视角来看,此举措有望促进整个行业的重新整合与升级,进一步激发创新与合作。”王馨向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