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锋锂业阿根廷Mariana盐湖投产 “一体化”降本图存大势所趋
锂业龙头的业绩低点大概率已经确定。
2月13日晚间,赣锋锂业(002460.SZ)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位于阿根廷的Mariana盐湖一期2万吨氯化锂项目正式投产。
此前,该公司已经有多个产能密集释放,如2024年12月投产的非洲马里Goulamina一期项目,与同年正处于产能爬坡的阿根廷Cauchari-Olaroz盐湖项目。
以上增量产能,将明显改善公司前期原料自给率较低所导致的成本过高问题,在“一体化”水平提升的拉动下,公司锂盐成本曲线将迎来确定性的下降,从而对其主营业务构成实质性利好。
同时,经过2023年、2024年的大幅下降后,锂价已经回落至周期低位,进一步下跌的空间变得十分有限。
与此相应,因行业景气度系统性下降,产生的股权投资公允价值损失、存货、资产减值损失等扰动因素也会明显弱化,因此引发的财务性亏损风险随之降低。
从基本面来看,锂业公司都已经度过了最坏的时刻,2025年经营业绩有望环比企稳。
而赣锋锂业此类具备矿端产能释放,降本空间较大的锂盐企业,接下来还会享受到“一体化”提升带来的业绩加成。
2月14日,赣锋锂业股价小幅上涨,收盘上涨了0.78%。
图片来源:摄图网
自有资源密集释放
相较于天齐锂业(002466.SZ),赣锋锂业控制的锂资源量更多,但是此前受制于资源开发程度较低,其在成本、利润率等方面表现相对弱势。
不过,从2023年锂价下跌开始,该公司矿端释放有所提速。
2023年6月,赣锋锂业宣布旗下的阿根廷Cauchari-Olaroz项目产出首批碳酸锂产品。
该项目为公司的主力盐湖,其锂资源储量、规划总产能,均明显高于公司旗下的Mariana锂盐湖、PPG锂盐湖项目。
一年后,赣锋锂业在定期报告中指出,“Cauchari-Olaroz锂盐湖项目产能爬坡进展顺利,目前产出已经爬坡至设计产能的70%左右,该项目计划在2024年完成20000吨—25000吨碳酸锂产品的生产。”
2024年下半年Cauchari-Olaroz盐湖产能继续爬升的同时,同年12月公司位于非洲马里Goulamina锂辉石项目一期50.6万吨锂精矿项目再次宣告投产。
按照锂精矿的消耗比例估算,上述项目可以满足6万吨左右锂盐的原料生产,这也是赣锋锂业继澳洲Marion项目后的又一重大锂矿项目。
2月13日晚间,赣锋锂业再次官宣了Mariana盐湖的一期2万吨氯化锂项目投产,公司矿端资源开发进入加速期。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项目的集中投产,并非只是帮助公司产量的单纯增长,更重要的是对赣锋锂业成本结构、成本质量方面的改善。
随着低成本盐湖产能的逐步释放,以及自身矿石、锂盐“一体化”程度的提升,公司成本曲线将迎来确定性的下降。
在打造“赣锋生态系统”战略的指引下,近两年公司锂电池、电芯产品放量明显,但是锂盐业务收入占比依旧接近七成(2024年上半年),所以锂盐业务的降本将对其主营业务的盈利表现带来实质性利好。
企业自身竞争力提升的同时,外部行业景气度回落带来的压力也在减弱。
2024年,赣锋锂业预亏14亿元至20亿元,为公司2010年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其中,受锂价下跌等因素影响,当期Pilbara股价下跌44.56%,这直接导致赣锋锂业的持股出现16.4亿元的公允价值损失,同时锂盐、锂电池销售价格的下跌还对公司带来了存货等方面的减值影响。
而经过前两年的下跌后,碳酸锂价格已由2022年60万元/吨的峰值回落至7.6万元/吨,行业景气度进一步下跌的空间显著收窄。
相应地,Pilbara股价亦有望企稳,上市公司后续的存货减值等压力也会减小。
站在当前节点,综合公司自身、行业维度分析,赣锋锂业的盈利低点已经大概率确立,2025年经营业绩有望环比企稳,甚至回升。
降本图存大势所趋
加大自有资源开发,提升“一体化”水平的降本路径,此前在中矿资源(002738.SZ)身上已经得到充分演绎。
该公司是较早进入非洲的锂业公司,2022年收购津巴布韦Bikita锂矿后同步展开对其产能的改扩建。
2023年7月,锂价完成第一轮下跌后,Bikita锂矿正式投料试生产,同年11月实现稳定生产、达产达标。“(锂精矿)自给率由2022年21%提升至2023年86%。”中矿资源2023年年报曾指出。
这表现在经营数据上,即生产成本的持续下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分析发现,2022年、2023年,中矿资源锂盐生产成本分别为每吨12.1万元、10.3万元,到2024年上半年“自给率逼近或达到100%”后,其成本进一步降至6.1万元/吨。
即便面临2024年最低只有7.2万元的碳酸锂价格,公司依旧可以实现小幅盈利。
上述成功案例的示范作用下,手握锂资源的企业开始加速开发,缺少资源储备的公司则在加速资源收购。
比如雅化集团(002497.SZ),在当前低迷的市场环境下,以2024年盈利约3亿元为基数,将员工持股计划2025年的业绩考核条件定为“归母净利润不低于2024年基数的300%”,其核心逻辑同样是依靠自有矿放量带来的降本红利。
2022年、2023年两度参与川西锂资源竞拍,却无一成功的天华新能同样在推进其矿端资源开发。近期,该公司便宣布投入2亿美元,在尼日利亚联合当地矿业公司共同开发当地锂资源。
以上提锂企业“一体化”水平的提升,叠加低成本盐湖提锂产能的释放,将帮助全行业的生产成本系统性下降。
根据本报历史报道,按照年报中“分产品”营业成本、销售量的数据估算,2022年12家样本企业锂盐成本平均值为12.44万元/吨,2023年(13家样本企业)平均生产成本降至11.03万元/吨。
目前,2024年年报虽然还未披露,但是考虑到锂精矿价格的回落、行业“一体化”水平的提升,预计以上行业成本平均值将出现更大幅度的下降。
这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非常重要,成本线已经相当于锂业公司的生命线。
虽然锂价进一步下跌的空间十分有限,但是中期上涨同样缺少有力拉动,碳酸锂等产品可能长期维持在7万—10万元/吨价位波动。
面对上述价格,盐湖提锂企业的经营安全边际最高,其次是锂精矿100%自给的矿石提锂企业,再次才是原料部分自给的矿石提锂企业。
至于缺少自有矿,降本方面无实质性进展的锂业公司,在当前供给端重塑的行业格局下,很可能会被清洗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