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正文

文旅有新事:小城博物馆创造文旅新“惊艳”

2025-02-19 11:42:32 新华社

image.png

  在“奔县游”“文博热”走红的当下,中小博物馆开始“显山露水”。据国家文物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达7264.87万人次,日均接待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2.84%。

  记者走访多地发现,众多深藏于小城之中的博物馆正在从“文物仓库”化身“文化会客厅”,以“破圈”之势重构小城文旅生态,成为地方文旅消费新地标。

  在今年“破圈”的文旅宝藏小城中,安徽歙县无疑占据一席之地。夜幕下的歙县徽州古城,一场穿越历史的对话正在悄然进行。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内,一场以馆藏一级文物“初登第、得意回”石刻为灵感打造的沉浸式夜游活动,带领观众在行进式游览中探寻徽州历史文化的魅力。

image.png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的“博物馆奇妙游”活动。新华社发

  “我们把许国、鲍尚志等徽州名人故事创编成不同主题的夜游剧本,将数字光影与实景演绎、传统经典与馆藏文物融合,在古今互动中实现徽州人文历史的具象化呈现。”歙县文物事务中心副主任周虎介绍,“博物馆奇妙游”系列活动已连续举办两年,如今是歙县文旅的重要IP之一。

  “现在人们的文化需求愈发多样化、品质化,更愿意为可触摸、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体验买单。”在浙江游客赵艳蓉看来,博物馆“大开脑洞”的展陈方式激发了游客的文化认同,让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实现双向奔赴。今年春节假期,歙县累计接待游客112万人次,同比增长18.39%,旅游总消费10.87亿,同比增长21.59%。

  在这场文化盛宴中,一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中小博物馆以独有的地方文化资源打开了能见度。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古称寿春,历史上四次为都,是楚国最后的都城。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坐落于此,万余件套馆藏文物中,700余件套涉楚文物述说着楚国的辉煌。

  踏上馆内玻璃栈道,仿若一步千年。脚下战国瓦砾层清晰可见,青铜车马器构件低语着战国烽烟,“越王者旨于赐剑”见证乱世争伐,楚金币布成的“金山”如同暗夜繁星,鄂君启金节上篆刻着中国最早的关税密码……“我们不做‘百科全书’,只讲好本土故事。”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副馆长常远霞告诉记者,去年旅游高峰期这里日均接待游客超2万人。

image.png

    游客在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参观。新华社发

  一座博物馆激发一座城的文旅热潮,寿县逐步调动文博、文保、非遗等文化资源,开始在全域范围内推出历史秀。“原本只是来打卡楚文化博物馆,没想到就像推开一扇时光之门,在古城的每一步都藏着文化密码。”来自成都的游客张先生说。  

  在“中华简牍文化圣地”的湖北云梦县博物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与云梦睡虎地秦简主人“喜”触屏“对话”,领略简牍中的中国史。山东潍坊的青州博物馆被文博爱好者们称为“中国最牛县级博物馆”,有字汉代玉璧等一大批国宝汇集于此,每逢假期一票难求。

  “中小博物馆就像历史拼图中的细节图,应该更多立足于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在做好价值阐释上出新出彩,提升文化辨识度。”常远霞说。

  当古老的文物被数字技术“唤醒”,传统展柜中的静态陈列正在向云端动态的文化图谱转变。感受“动物眼里的世界”、聆听“1800万年前山旺的声音”、触摸“1800万年前山旺的掠影”,山东潍坊的临朐县博物馆依托独有的山旺化石资源,利用数字技术将古生物化石的演化史转化为科普课堂。

image.png

    寿县的新年历史秀活动。新华社发

  2024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之一的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历时两年打造“吴县文物数字展”,以全景摄影、三维重建等技术记录和呈现散落在吴中的十余座历史名镇名村、数十座历史建筑的全貌,重构文化叙事空间。

  在文都桐城,一条由博物馆延伸出的CityWalk线路正在酝酿,桐城市博物馆将把下辖的2处国保单位以及多处文化场馆,与六尺巷等人气文旅景点串联成线,形成可漫步可体验的“活态”叙事空间。“让单向的价值输出走向多维交互的情感共鸣,实现让每处古迹都成为博物馆的延伸展厅。”安徽桐城市博物馆馆长叶鑫说。

  方寸之间,一览千年。无论是“小而美”的展陈设计,还是“小而专”的价值阐释,亦或是“小而活”的跨界联动,叠加之下释放的惊喜远超想象。从单一文化传播空间到地方文旅的活态IP,博物馆正以更年轻的语态重构历史叙事,让传统文化基因在地方文旅融合中持续释放活力。

  记者:刘美子、朱青、周牧

  海报:刘旭峰、施亚磊


21财经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