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联集成董事长赵奇:依靠AI产品带动,预计利润拐点临近
日前,芯联集成(688469.SH)发布2024年全年业绩预告。
预告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约65.09亿元,同比增长约22.26%;净利润大幅减亏,归母净利润约-9.69亿元,同比减亏约9.89亿元,亏损幅度下降约50.5%;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约21.19亿元,同比增长约129.08%。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首次实现年度毛利率转正,达到约1.1%。
在2月17日晚举行的2025年经营展望线上交流会上,芯联集成董事长、总经理赵奇表示,预计在2025年公司会进行适度的资本开支,折旧压力会呈现下降趋势。“在2024年全年的毛利率转正的基础上,2025年依靠AI级产品的带动,预计公司步入新一轮的高增长期,利润拐点会临近。”
全面布局AI
芯联集成以半导体产业发展为导向,业务覆盖汽车、AI、消费、工控等领域,当前重点布局新能源和AI人工智能两大应用方向。
当下的半导体产业链公司,言必谈“AI”。在上述交流会上,AI也是一个热门话题。
赵奇介绍,AI作为半导体行业新的重要驱动力,预计将推动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在2030年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在2025年,AI和能源汽车会成为支撑全球半导体增长的两大动能。“AI算力成本的下降必定催生应用端的爆发,对半导体的需求从计算存储等领域,外移到传感器、功率器件的方向。从下游应用的领域来看,AI在服务器、汽车、消费电子、机器人等领域进入了广泛的快速应用中。”
他介绍,公司早在两年前便积极布局AI领域的应用,尤其在功率芯片、模拟芯片和MCU上进行全面布局,对以AI服务器为代表的新型电源需求形成强有力的支撑。芯联集成在AI服务器电源的一次、二次、三次电源芯片方案上面均有布局。
目前来看,在AI领域,芯联集成共有两大主线,分别是以GaN(氮化镓)和SiC(碳化硅)为主的高频功率芯片及配套的BCD驱动芯片,和以DrMOS为标志的融合型模拟电源IC芯片。前者将实现全系列芯片的大规模量产,后者已经率先实现单点突破。
赵奇也关注到了DeepSeek的迅速发展,他认为,这会大大加速中国AI产业化时代的到来。公司将向行业提供全面国产化的AI服务器电源方案,产品可覆盖AI服务器电源总价值的50%以上。
同时,芯联集成还在AI末端应用上提供高性能功率芯片和多种智能传感器芯片,为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提供全面的电源、电驱和传感解决方案。目前,芯联集成已获得了机器人相关芯片订单,将进一步拓展在机器人产业链中的影响力。
汽车智能化带来增量
除了人工智能,汽车芯片是芯联集成布局的另一重要方向。2024年,公司车载领域收入同比增长约41.0%。
据悉,在汽车业务方面,整车七大领域1000多种芯片中,芯联集成可提供约70%汽车芯片的平台(供应)。目前,功率半导体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35%左右。在其他六个领域中,国产化率目前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这为未来的增长提供空间。在这六大领域中,芯联集成可以提供控制芯片、模拟IC、传感芯片、通信芯片以及安全芯片。
赵奇介绍,在模拟芯片方面,智驾系统广泛采用的传感器融合方案,对高精度模拟芯片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同时,激光雷达在智能驾驶系统中的广泛应用。芯联集成以VCSEL、MEMS振镜、BCD工艺为基础的驱动芯片,均为激光雷达的核心芯片,由此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对功率芯片而言,智驾系统的能耗管理对电源管理和功率芯片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不仅带动芯片使用数量的显著增长,还提升了技术集成化要求。芯联集成有望凭借在功率芯片领域的技术优势,实现市场份额的提升。
他还表示,智能驾驶系统的电子电气架构向集中式方向发展,催生了对MCU的新需求。其中,汽车末端电机和车灯等周边模拟芯片和MCU的进一步融合,单片集成趋势大大加强。公司提供的高压模拟嵌入高可靠性控制单元的技术平台,高度契合市场需求,将成为重要增长点。
赵奇表示:“公司在2018年到2023年第一个五年规划中,实现了50亿元的年营收目标。我们预计通过接下来三年时间,也就是在2026年达到百亿元营收的目标。2025年我们会在净利润的水平上取得突破,确保在2026年实现一个全面、有厚度的盈利转正,迈入全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