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WEF非洲区域议程负责人:中非经济关系进入新篇章 中国民企有望引领对非投资
“未来十年,中国私营部门(而不是国有企业)可能会引领在非洲的贸易和投资。在对非洲投资的3000家中国企业中,超过70%是私营企业。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AfCFTA)可能会通过促进区域价值链的增长来加速这一趋势,为中国企业提供进入更大统一的非洲市场的机会。”
近日,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区域议程负责人奇多·穆尼亚蒂(Chido Munyati)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提出上述观点。他强调,在新的阶段,中国对非投资的范围和结构肯定会发生变化,双方合作重心将转向气候技术和数字基建等领域,并且会有更多“小而美”的项目落地,不再一味追求“大而全”的基础设施项目。
他指出,数字化领域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中国在众多先进技术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而非洲则将致力于在这些指数级技术上进行大规模投资。”在他看来,中国企业能够在非洲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助力非洲构建数据中心、获取云计算服务等,进而使非洲赶上深度学习的变革浪潮。
奇多·穆尼亚蒂。资料图
数字化领域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
《21世纪》:你认为中国和非洲在哪些领域最有潜力开展合作?未来几年哪些领域增长空间最大?
穆尼亚蒂:数字化领域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中国在许多先进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非洲将寻求在这些指数级技术方面进行重大投资。为了利用与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相关的机会,我们需要专注于建设必要的数字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的合作伙伴关系将至关重要,获取计算能力的合作也同样重要。通过与中国公司合作获得云计算服务,或通过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数据中心,将是确保非洲不仅在数据处理方面具有足够能力,而且还能创造计算能力的关键。对非洲来说,确保我们拥有合适的超级计算机,特别是GPU,以处理复杂且庞大的数据量,从而参与深度学习革命,是一个挑战。中国可以成为帮助非洲获得这些关键技术的战略合作伙伴。
《21世纪》:提到数字合作时,你能否指出一些在与中国的数字合作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非洲国家?能否分享一些非洲在数字化方面最近的进展?
穆尼亚蒂:我不会只提到一个特定的国家。但在南非、肯尼亚等非洲国家,华为等中国企业与当地建立了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关系,帮助这些国家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如光纤,并在数字化领域开展了很多互利合作。然而,正如我之前提到的,如果非洲要参与这场数字革命,围绕数据中心和GPU(至少用于计算)的合作将至关重要。这些合作伙伴关系将使创业者和政府通过获得计算能力,创造出能为当地经济带来好处的产品,无论是在教育、医疗,还是其他领域。这些是我认为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
中非经贸合作将继续保持稳健态势
《21世纪》: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对于中非经贸合作将有何影响?
穆尼亚蒂:去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提出,让更多的“小而美”项目惠及中非亿万百姓,不再强调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我认为,中非合作的态势还在,但将更多集中在气候技术和我之前提到的数字基础设施领域。未来,中国对非投资的范围和结构肯定会发生变化,同时,将有更多来自私营部门的投资,而不再是政府或国有企业的投资。目前,大约有3,000家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涵盖各个领域,这代表着巨大的机会。未来,中国私营部门可能会引领在非洲的贸易和投资。
特别是,随着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AfCFTA)建设的推进,非洲将成为一个涵盖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单一市场。按照陆地面积和人口数量计,它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为来自中国、欧洲和美国的私营部门提供巨大的商机——在非洲构建区域价值链,通过规模经济扩大产出。我预计中国企业将利用AfCFTA,进一步深化与非洲的联系,在整个大陆扩展业务。AfCFTA的实施意味着,我们将从54个不同的司法管辖区和法律制度转变为一个统一的商品和服务贸易市场。这将为本地和全球企业进入和拓展整个非洲大陆的新市场创造机会。
《21世纪》:去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取得了哪些实质性成果?中非可以如何利用这些成果加强未来合作?
穆尼亚蒂: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中非双方达成了重要共识,强调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的《2063年议程》对接,以支持非洲实现工业化经济的愿景。在我看来,此次峰会的关键成果是,双方认识到未来需要在投资类型和实施方式上更加具体和审慎,以确保成果具有生产力和意义。这就是双方提出要推动更多“小而美”项目落地的背景。预计中国政府将鼓励更多针对气候技术、数字基础设施,以及提高非洲本地产业效率的投资,以帮助非洲更好地利用其关键矿产资源,提升价值链。总体而言,这次峰会将重点放在了绿色发展和数字经济上,旨在确保双方的互利共赢和可持续增长,标志着中非合作伙伴关系掀开了新篇章。
非洲大陆自贸区相当于非版“登月计划”
《21世纪》:你多次谈到AfCFTA对于塑造非洲未来经济方面的潜力。目前为止,它的实施情况如何?非洲是否已经从中获益?
穆尼亚蒂:坦率地说,我们现在还不是完全透明,但我们需要明确展示我们所处的具体阶段。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于2021年正式启动,但现在仍处于早期阶段,并非所有成员国都已将其纳入本国立法。在某些国家,如南非,一旦签署了条约,它就自动成为法律。而在其他一些国家,它并不会自动成为法律,需要将该条约纳入当地法律,并且需要得到当地立法机关的授权。因此,这个协议目前还没有给非洲带来显著的利益。
不过,AfCFTA秘书处于2022年10月正式启动了指导性贸易倡议,旨在检验非洲自由贸易区的业务、体制、法律和贸易政策环境,并向非洲经济经营者发出重要的积极信息。部分非洲国家已自愿根据非洲自贸区规则针对部分产品进行自由交易。我认为,中国私营部门可以积极参与进来,同这些非洲国家合作,对供应链进行本地布局,为非洲大陆一体化建设贡献力量。这将作为强有力的概念验证,为非洲“登月计划”——AfCFTA——注入动力。在我看来,如果我们不能成功实施AfCFTA,将很难为这个人口增长最快、最年轻的大陆创造足够的增长和机会。
非洲应认真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
《21世纪》:怎么看非洲2025年的经济前景?
穆尼亚蒂:非洲的经济前景相当积极,约80%的非洲经济体正在以大约3.4%的全球平均增长率增长。但为了应对人口增长,我们的增长需要进一步加快。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增加20亿人,其中的一半将来自非洲大陆。为了给快速增长的人口创造价值、就业和机会,非洲需要达到类似中国过去二十年那样的高速增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AfCFTA的建设至关重要。
如何利用规模经济拉动经济的高速增长?好消息是,在全球十大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中,有六个是非洲国家。然而,我们必须迅速寻找更多的增长来源,以适应非洲人口惊人的增长速度。到本世纪末,非洲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人口市场,这为非洲的人力资源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潜力。中国成功利用其人口优势成为全球制造业强国。我认为,非洲可以从中国的经验中汲取最佳实践。两者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中国在事后看来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这些是许多非洲国家在前进过程中将会关注的。此外,我们也要小心应对全球地缘政治给经济带来的挑战。
《21世纪》:许多非洲石油国家似乎未能从几年前油价上涨中充分获益?为什么?在你看来,这些国家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些机会?
穆尼亚蒂:是的,非洲国家目前尚未充分利用的最大机会是发展炼油能力,那是从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中获得最大价值的地方。很多非洲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比如,世界上最大的单体炼油厂已在尼日利亚建成投用。过去,尼日利亚通常会出口原油,然后以更高的成本进口精炼产品,政府不得不通过补贴来弥补油品的高进口成本。但现在,像尼日利亚这样的国家可以在本地购买原油,本地炼油,并以本国货币在本地销售,从而降低能源成本,促进GDP增长,并为依赖能源作为增长关键要素的本地企业创造更多机会。
与此相关的是,仍有约6亿非洲人无法获得可靠的电力。非洲要实现工业化并实现其潜力——无论是与AfCFTA相关,还是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相关——都很难在没有可靠能源的情况下实现。这些技术需要更多的电力。例如,在ChatGPT上进行一个简单的查询,或者进行深度搜索(DeepSeek),比Google搜索使用的电力多了33%。非洲已经面临着巨大的电力短缺和电力分配挑战。因此,首要任务是解决可靠电力的可及性问题,从而为发展工业和释放新兴技术的潜力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