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国务院专题学习聚焦“提振消费” 透露出什么政策信号?

2025-02-22 05: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周潇枭

2月20日,国务院以“坚持促消费和惠民生相结合,大力提振消费扩大国内需求”为主题,进行第十二次专题学习。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进一步凝聚共识、拓宽思路,把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更大力度和更精准措施提振消费,持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作讲解。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何立峰,国务委员谌贻琴作交流发言。

李强在听取讲座和交流发言后指出,内部可循环、内需为主导,是大国经济的独有优势。提振消费既是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也是中长期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要把消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多依靠提振消费扩大国内需求、畅通经济循环、拉动经济增长。要千方百计增强消费能力,采取更有效的促消费政策,破除制约消费的障碍束缚,下力气优化消费环境,努力打通消费带动投资、带动产业升级、带动就业增收的链条。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如何部署大力提振消费,是外界关注的重点内容。

大力促进服务消费

李强指出,要紧扣居民需要充分挖掘我国巨大消费潜力。要大力促进服务消费,全面提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旅游、养老、家政服务等领域的供给水平,特别是围绕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重点,加快补齐相应的服务短板。要大力促进科技消费,用好我国应用场景丰富、技术迭代能力强等优势,加快人工智能技术推广,释放人工智能终端产品等消费潜力。要大力促进细分市场消费,立足我国庞大人口基数,顺应多元化、差异化趋势,在更多细分领域开发优质产品和服务,激发新的消费需求。

2024年我国GDP规模约为134.9万亿元,按不变价同比增长5%。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48.8万亿元,按名义价格同比增长3.5%,显示出商品消费增长相对偏弱。与此同时,2024年我国服务消费依然呈现加快恢复的态势,2024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2%。当前我国服务消费占全部消费比重已经超过40%,在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服务类升级消费的增长势头更快,比如2025年春节档我国电影票房再创新高,显示出优质的文化娱乐产品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扩大国内需求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公共服务支出,来促进消费的扩大。当前商品消费相对饱和,政策重点应转向服务消费,服务消费领域面临一些制度性约束,建议放宽中高端医疗、休闲度假、养老服务领域的准入限制,满足中高收入群体多样化的服务消费需求。消费的主体是年轻群体,所以政策也需要鼓励、释放年轻群体的消费潜力。要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教育这些问题,释放近3亿农业转移人口的消费潜力。

刘元春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经过2024年的调整,大家已经充分认识到消费是个慢变量,是资产负债表、收入、未来预期等的综合产物,不是靠简单的消费刺激政策就能有效带动。当前一线城市消费疲软,需要关注白领阶层资产负债表状况,需要关注楼市股市对中等收入群体消费信心的影响。

受资产和收入预期综合影响,2024年一线城市消费疲弱的状况很直观。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规模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以上)营业收入1446亿元,同比下降3.5%;利润总额为28.4亿元,同比下降51.7%。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上海市2024年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32亿元,同比下降3.3%;营业利润31.3亿元,同比下降32.6%。

不过,各级政府已经认识到消费偏弱,并陆续采取消费券等方式加以支持。比如,上海市发展改革委表示,2025年将继续针对餐饮、旅游、体育、电影等行业领域发放消费券,促进服务消费。支持引进举办高能级的演出、展会、赛事,发挥免签国家扩围、240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效应,大力吸引外来消费。

加大政策支持+加快改革破题

李强强调,提振消费要对症下药、统筹施策,进一步提高政策效能、释放改革效应。要突出重点加大政策支持,把宝贵的政策资源更多用于撬动性、带动性强的领域,善于创新政策工具,更好发挥市场力量提振消费。要找准要害加快改革破题,清理对消费的不合理限制,进一步放宽相关行业市场准入,增加高质量消费供给,对于新兴消费要在发展中规范监管。要把支持政策和改革举措协同起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促消费的合力。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

2025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会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2月21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人民日报》上撰文,谈及2025年如何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蓝佛安表示,今年将统筹考虑宏观调控需要,提高财政赤字率,进一步增加财政总支出规模,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动力。大力提振消费,充分发挥财税政策作用,推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更好惠民生促消费。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扩大政策覆盖范围、优化补贴申报流程、健全回收利用体系,撬动更多大宗消费。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惠民,持续支持打造消费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以及中职教育、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标准,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2024年我国赤字率为3%,赤字规模在4.06万亿元;发行地方专项债3.9万亿元;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元,其中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规模为1500亿元;2023年四季度增发国债1万亿元,主要在2024年使用,这对应着近10万亿元政府债券。外界关心2025年政府债券规模,部分机构认为2025年赤字率可能提升至4%左右,对应赤字规模5万亿元左右;地方专项债规模有望超过4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有望增至1.5万亿元左右,其中将大幅增加支持“两新”的资金——2025年政府债券规模将进一步提升,支撑财政支出规模进一步扩大。

刘元春表示,决策层其实给出了应对消费疲软的科学之策。第一,就是通过稳住楼市股市来稳定居民的资产负债表、稳定市场预期,以此来稳住消费。第二,通过惠民生,即提高养老金、提高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助学金标准等,来加强社会保障安全网建设,推动未来可持续收入的增长,提升边际消费倾向高的群体的消费。第三,通过消费专项行动,加大对“两新”工作的支持,加大短期消费刺激力度。通过这三个层面的政策,能够有效地解决消费疲软的状况,预计2025年消费会有明显好转。

刘元春进一步指出,我国消费较为低迷,核心在于收入分配、在于社会保障安全网建设相对滞后——通过提高重点群体社会保障水平,有助于改善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财政民生投入,推动社会建设达到合适的水平,有助于提升消费比重,进而解决有效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状况,提升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效率,提升财政造血能力,促进社会保障安全网和经济财政体系实现良性互动。

21财经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