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亿大省”的“蛇年第一会”,有何看头?丨速观察
四时轮替以春为首,万象更新以春为始。
北京时间2月3日22时10分,立春节气正式来临。就在这一天,广东的“新春第一会”,正式定了!
2月5日,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将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
“新春第一会”是观察各地发展的窗口。作为全国首个“14万亿大省”,广东的“蛇年首会”有什么看头?连续三年将大会主题聚焦谋划高质量发展,广东有何考量?
看大会议程
脑中有全局,胸中有成竹。“新年第一会”往往具有“风向标”的意义。
它不仅仅是工作动员令,起到鼓士气、提信心的作用,更是新的一年经济发展的冲锋号,为全年经济工作重点指向定调。
首先看大会的议程安排:大会将于2月5日上午9时许正式召开,并进行全程直播。会上将展现广东2024年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的有效成果,展望2025年怎么“拼”;21个地市将现场交出2024年发展成绩单,并继续丰富高质量发展实景图……
在大会主论坛之外,本次高质量发展大会还将围绕产业集群发展,以“传统产业”“未来产业”“百千万工程”“金融与现代服务业”“五外联动”为主题同步开展5个平行论坛,并举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新闻发布会。
回顾2023年、2024年,广东连续在农历新年的首个工作日召开“新春第一会”,主题均为高质量发展。
不变的主题,足以看出高质量发展在广东工作全局中的重要位置,以及广东省委省政府抢抓时间、抢抓机遇,高点部署、高点谋划高质量发展的深意。
看大省担当
经济大省挑大梁,广东的“蛇年第一会”尤其受到舆论关注。
据广东省统计局此前公布的2024年广东经济运行简况,202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41633.8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这也是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6年位居全国首位。
增长的背后有很高的含金量。广东不仅经济第一,其他领域也起到了担当作用。
比如,外贸全国第一、财政对中央的净贡献第一、养老金的上交第一,新生人口出生规模也全国第一。
社会经济发展好比翻山越岭,上了一定的高度就过了一个坎,继而又需要面对新的高度,过更高的坎。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14万亿元”的新门槛上,2025年广东锚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的目标。
“第一名”不仅意味着光环,也意味着压力。有分析指出,现在广东省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背后带来的GDP增量相当于10年前2.1个百分点所带来的增量,所以现在每个百分点的增长背后都更艰辛。
如何在高基数、大体量的基础上实现5%的增长?面向2025,广东会在“蛇年第一会”上作出哪些部署?
不仅是广东在思考、在探索,全国的目光都聚焦于此。
看大局大势
近几年,我国经济总量基本每隔1到2年就突破一个10万亿元的关口。
2020年、2021年、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分别突破100万亿元、110万亿元、120万亿元,2024年,我国经济总量又超过了130万亿元。
“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家底更加殷实。”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指出,10多年间,我国经济总量实现了从50多万亿元到130多万亿元的历史性跃升,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但需要清醒看到的是,面向2025年,地缘政治动荡与大国博弈交织,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困难犹存,春山可望”,中国经济迫切需要含金量更高、驱动力更强的增长点。作为全国经济的“领头羊”,广东使命在肩、责任重大。
回望2024年,广东省整体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前高、中低、后扬”的发展态势,甚至在上半年数据出来时,还有人曾经一度担心,广东经济第一大省的位置会不保,但是最终广东经济实现转降为升的扭转。
有分析指出,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它可能最早碰到发展转型的问题,比如外部压力的冲击,内部发展转型,新旧动能的不断转换,内需消费的不足等等,可能都会先在广东显现出来。
但最关键的是,在这些艰辛的背后,我们如何打好“高质量发展”这张牌,如何靠产业结构的转化,靠创新、人口支撑的消费,扭转形势、挺住压力。这场即将召开的大会或许会给出答案。
2023年1月28日,兔年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表示,今天的广东,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主要是在“质”上,要通过“质”的突破,迎来“量”的井喷,“抓好今年,抓好5年,再深耕10年、30年,必定能再造一个新广东”。
2024年2月18日,龙年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广东再次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略有不同的是,此次大会是在深圳市召开。黄坤明在大会上指出,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拥有丰厚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肩负重要使命和重大责任。
时间不等人、机遇不等人、发展不等人。今年的“新春第一会”上,广东将重点关注哪些领域?擘画一幅怎样的“春耕图”?
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