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春第一会”又双叒来了!今年为何聚焦这个重要主题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叶石界史成雷
回望2023年1月28日,癸卯兔年首个工作日,广东召开“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省委书记黄坤明发出“再造一个新广东”的号召。
时间来到2024年2月18日,甲辰龙年首个工作日,广东再度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黄坤明提出“奋力建设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的新广东”的愿景。
2025年2月5日,乙巳蛇年首个工作日,广东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主题,再次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这是广东连续三年在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召开“新春第一会”,吹响冲锋号,汇聚各方力量,共谋高质量发展。此次会议将围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全力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加快发展金融和现代服务业、高水平推进“五外联动”等主题展开分组讨论。
广东是经济大省,也是全球重要制造基地。2024年广东的GDP突破14万亿元,是全国首个破14万亿的省份。广东的进出口总额、企业数、规上工业企业数等等,都位居全国第一,制造业增加值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约有160种工业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1/4,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超四成,集成电路产量占全国18%。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赋予广东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使命任务。面向新的一年,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5年工作时,要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实施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计划”。当前,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坎的重大关口。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凝心聚力向上向新,必将为广东经济发展积蓄行稳致远的更大潜能。
格兰仕集团生产线。图片来源:格兰仕集团
向上:传统产业向上突围
阳江是中国最大的刀剪产业集群,产量约占全国的75%,出口量占全国的85%,市场主体近万户。其中,拥有40多年历史的阳江十八子是其中的代表性企业。
看似简单的刀剪,如何做出竞争力?在阳江市工商联主席、阳江十八子总经理李积回看来,关键是创新。
近年来,预制菜产业蓬勃发展,阳江十八子敏锐地嗅到了商机,推出专门针对预制菜产业的刀具。“针对预制菜工厂电动搅拌机刀头高频度使用、损耗较大的实际,阳江十八子采用有针对性开发的刀头,可以把刀头的寿命从七八天增加到一两个月。”李积回介绍。
阳江十八子的“秘密武器”,是刀具新材料“三好钢”。2024年,历经4年多的攻关,阳江十八子联合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自主研发成功含氮钢新材料“三好钢”。自2024年9月首批“三好钢”新材料刀具上市以来,市场反响很好,刀具的利润率相比于传统刀具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广东从制造大省走向制造强省的必经之路。以石化钢铁、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电家居、建筑材料等为代表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广东在改革开放中成为全国首个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的省份、连续36年位居全国首位最大的底气之一。
肇庆四会市金田铜业。梁小明摄
狠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近年来,广东创新探索“链式改造”(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数字化转型)实践模式,发布“技改十条”引导和鼓励工业企业开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改造。2024年,广东技改投资增长11.5%、连续2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推动超1万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链式改造”经验做法获全国推广。
创新无疑是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广东大力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让传统产业不断焕发新活力。目前,广东高新技术企业约7.7万家,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
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深入开展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能增量、提质增品、降本增利、提效增值四大重点行动,推广“链式改造”。
如何让传统优势产业、支柱产业集群“稳得住”,仍然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
向新:新产业塑造“新引擎”
春节假期期间,无人机编队飞行表演成为夜空中的“顶流”。从南到北,从国内到国外,充满创意的空中表演用现代科技让传统的春节有了“新”的年味。
随着空中表演走向全国、走出国门的,还有广东制造的无人机。目前,广东低空经济集聚全国30%以上产业链企业,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份额占全国95%、占全球70%,工业级无人机市场份额占全国54%、占全球40%。
全球新能源汽车看中国,中国新能源汽车看广东。冲压、焊接、涂装、总装……位于深圳市坪山区的比亚迪工厂生产线上,工人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在这里,每60秒就有一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427.21万辆,同比增长41.26%,成功晋级为我国销量最大的车企。而在不久前的2024年11月18日,比亚迪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成为全球首家突破这一大关的车企。
在广东,比亚迪、广汽、小鹏等整车制造,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主打自动驾驶,亿纬锂能主攻动力电池,鸿蒙智行提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一个个头部企业,拼成了在全国举足轻重的新能源汽车生态圈。如今,全国每四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广东造”。2024年,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占全国1/4,增速达43%。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之举。广东提出培育发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24年初,广东发布了未来电子信息、未来智能装备等五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南粤大地展开了一幅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的“新”的图景。
如今,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新型储能等领域,广东涌现了一批全国领先的细分产业集群,一批具有强劲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蔚然成势,许多具备高增长性的企业在茁壮成长。广东人工智能产业稳居国家第一方阵,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连续七年保持全国第一,新型储能产业产值稳居全国第一……一个个“第一”成为广东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不断壮大的最好注脚。
面向未来,聚焦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广东将加快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优化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体系,培育更多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为广东产业发展培育“新引擎”。
向融:让粤东西北分享更多产业发展红利
走进位于梅州融湾产业园(广梅产业园)的广药集团王老吉大健康原液提取基地,阵阵草药的清香扑鼻而来。通过智能化的设备和创新管理,王老吉可以迅速完成凉茶“原料配选—原液提取—配制—罐装—出厂—销售”产业链闭环。
广药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是全球规模最大、智能制造水平领先的凉茶原液提取基地,年产值近5亿元。基地与广药集团采芝林梅州中药产业化生产服务基地一起,构成粤东最大的中药饮片生产基地。
如今,梅州融湾产业园已引入广汽集团、广药集团、珠江啤酒等珠三角企业的数十个项目。2024年,梅州融湾产业园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20亿元,同比增长45.5%;工业总产值历史首次突破百亿元。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明确要求要带动和推进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更好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有序转移。广东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印发《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出台促进产业有序转移条例,持续推进产业转移。
在“百千万工程”的助力下,一条条产业链在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之间连接起来,既为粤东西北地区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优势产业提供重要抓手,也为珠三角地区企业拓展发展空间。
在粤东的汕尾市,2024年10月10日,深汕合作拓展区迎来首家企业项目入驻,一期项目投产后预计5年内可实现总产值16亿元。深汕合作拓展区在省内率先成立合作园区管委会——深圳市—汕尾市产业转移合作园管委会,进一步促进两地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
在粤西阳江市阳西县,2024年12月28日,岭南集团广州市致美斋酱园有限公司阳西生产基地顺利投产。预计到2028年,阳西在建和落户调味品企业全面达产后,产能将达413万吨,约占全球产能的15%,全国产能的22%,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基地。
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广东不断强化支持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在项目导入、园区开发、招商引资、利益共享等方面加强协同联动,全省15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新承接产业转移项目约700个、总投资约3000亿元。
在广阔的粤东西北地区,一个个充满生机活力、具备“造血”能力的增长极将快速形成,为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美丽画卷增光添彩。
向好:为产业发展提供澎湃动能
在深圳市龙岗区大运软件小镇,每天不少无人机在全球鹰(深圳)无人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球鹰”)培训基地飞起又落下。如今,从这里培训走出的各类无人机技能人才近2万人,最终流向大疆、顺丰、美团、亿航等无人机生产或应用企业。
“人才培训等配套服务业是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基础。”全球鹰董事长余景兵告诉《南方》杂志记者,目前全国实名登记的无人机已经超200万架,2024年更是迎来大爆发,但拥有无人机操控员执照的仅有20多万人。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我国无人机操控员的就业人才缺口高达100万人。
如今,全球鹰是中国民航局授权的“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考试点”,也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培训基地”,共获得各类专利知识产权授权100多项,建立了全球鹰智慧城市无人机大数据工作站,可以为应急指挥、河湖巡检等智慧城市场景提供信息化服务,助力城市管理提质增效。
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广东产业链延链增值、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工业发展历史表明,工业发展越强大,服务业就越强大。广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特别注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和广东决策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胜兰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二三产融合、软硬件一体发展,成为不少广东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密码。
高新兴科技集团(以下简称“高新兴”)是一家位于广州的智慧城市物联网产品与服务提供商,旗下有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久前,高新兴第二园区、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高新兴知识城产业园正式投入使用。
“新园区是我们现有园区建筑面积的三倍,可以满足我们电路板、机器人等所有产品的生产。值得一提的是,园区还进驻了我们刚投资的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图灵新智算,可以就近为我们的产品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算力服务。”高新兴党委书记、董事黄国兴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近年来,广东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在科技金融方面,2024年广东出台“科技金融15条”,推动科技信贷余额增长23%,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突破3000亿元。2024年,广东金融业增加值增长4.0%。金融“活血”作用的持续发挥,为广东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能。
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5年工作时,提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深入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行动,加快发展研发设计、工业设计、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信息服务、计量标准、检测认证等。
随着广东现代服务业引领作用持续增强,将为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向海:高水平开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10月,在第136届广交会广州工控旗下万宝冰箱的展台,一款色彩绚丽的全自动球形冰制冰机赚足了眼球,前来参观的海外客商络绎不绝。
万宝冰箱海外销售部长王浩东介绍,这款球形冰制冰机系万宝冰箱全球首创,可广泛满足海外消费者喝咖啡、鸡尾酒等的需求。自2024年10月上市后,受到海外客户的青睐,截至2024年年底短短两个月内订单已超过2000台。
创始于1978年的万宝冰箱,曾是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第一家电冰箱生产企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连续13年位居国内冰箱出口第一。目前公司产品约85%用于出口,位列全国十大冰箱冷柜出口企业。
王浩东告诉《南方》杂志记者,近年来,原本以北美市场为主的万宝冰箱,在广东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系列政策的扶持和推动下,持续深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2024年,万宝冰箱海外销售增长约30%,其中在拉美市场更是增长约235%。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进出口总额突破9万亿元、增长9.8%,增速比全国5%高出4.8个点,也高于其他外贸大省,总量连续39年居全国首位,贡献了全国38.7%的贸易增量。
“五外联动”深入推进,广东高水平对外开放迈出坚实步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筋健骨”。仅2024年,春季、秋季两场广交会共吸引约50万名境外采购商,创历史新高;300场“粤贸全球”境外展带动2.55万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广东新设外资企业2.6万户,增长超20%,惠州埃克森美孚一期竣工、中海壳牌三期全面开工,湛江巴斯夫一体化基地项目首期投产……
2024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史成雷摄
在“五外联动”的推动下,广东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作为“世界工厂”的广东,正以更加豪迈的姿态扬帆起航,投入到全球产业竞争中。
战鼓擂响奋进号角,一个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以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目标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南粤大地加快构建,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向上向好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