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芬太尼危机不应成为贸易霸凌借口: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政策的双重谬误

2025-02-05 10:21:43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王千一

2月1日,美国政府以所谓“中国未有效阻止芬太尼类物质流入美国”为由,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惩罚性关税。美国政府将芬太尼治理议题与贸易政策捆绑,不仅是对国际经贸规则的公然践踏,更暴露出美国政客将复杂社会治理问题政治化、工具化的危险倾向。

危机转嫁,芬太尼问题的责任推卸

美国芬太尼滥用问题的根源在于其自身政策执行不力和监管机制失灵导致。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芬太尼类药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占世界人口总数5%的美国人消费全球80%的阿片类药物。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数据显示,2023年全美药物过量致死人数达11.2万,创历史新高。这其中有走私的问题,也有阿片类药物处方过度、滥用及非法合成销售等监管漏洞等问题。

中国早在2019年便在全球率先对芬太尼类物质实施整类列管,成为全球第一个正式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的国家。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2023年报告明确指出,中美禁毒合作已使非法芬太尼前体化学品截获量同比增长47%,这一成效获得国际刑警组织等多边机构认可。而美国不仅不反思自身问题,还将芬太尼滥用问题导致的公共卫生治理失败归咎他国,这种行为不仅掩盖了自身在禁毒政策、药品监管以及社会预防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也严重破坏国际禁毒合作的良好氛围,阻碍全球共同应对毒品问题的努力,是对国际责任的推诿和对客观事实的歪曲。

自相矛盾,关税武器的逻辑悖论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分析表明,对华301关税使美国制造业中间品采购成本增加13%,却仅导致中国对美出口额下降6%。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的研究认为,关税显著提升了美国进口商品的价格,且关税的主要承担者是美国的进口商和美国的消费者。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本次被加征关税商品与芬太尼物质毫不相关,试问美国究竟是在控制芬太尼,还是在损害普通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府的贸易政策正陷入逻辑悖论。一方面要求中国减少对美贸易逆差,另一方面又援引《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款实施单边制裁;一方面要重振国内制造业,另一方面又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构筑技术贸易壁垒,打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还在持续阻挠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上诉机构任命法官,不断恶化企业发展的国际规则环境。这种“双标”行径已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反对和谴责。当多边贸易体制根基遭受侵蚀,美国终将自食“规则破坏者”的苦果。

结语

美国芬太尼滥用问题是美国国内的一场公共卫生危机,更反映了美国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历史终将证明,将复杂的社会治理问题转嫁为关税战、贸易战,是对人类政治文明进程的极大破坏和严重倒退。解决芬太尼危机需要国际合作而非政治讹诈,维护贸易秩序需要规则共建而非强权逻辑。

作者: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王千一

21财经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