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V快评 | 学 AI广东从娃娃抓起
2025-04-11 21:21:35
广东经视
金宗平
当我们这些打工人还在学习怎么用AI写报告、做PPT,广东的中小学生们早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上AI课,小学1-4年级每学年不少于6课时,小学5-6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0课时,初中7-8年级不少于每两周1课时,高中阶段在信息科技和通用技术等国家课程实施基础上,在高一或高二不少于每两周一课时。在广东的中小学课堂里,这样的场景将越来越常见:在数学课上,学生们用算法优化垃圾分类路径;在劳动课上,学生们用图像识别技术监测作物生长;在历史课上,学生们用大数据分析文明演变规律……这些场景的背后,正是广东正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一时代之问的广东答卷。
当深圳西湾小学依托“智慧作业系统”,基于大数据拥有“千人千面”的个性化练习题,当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学生们利用AI音乐生成平台自主创作原创歌曲并进行公演,当深中南山创新学校设立“创客梦工厂”,学生通过机器人、航天等项目实践AI技术应用……当技术成为撬动思维的支点,学生会绽放出超越工具本身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真正的AI赋能不是让课堂变得有多惊艳,而是当技术退场时,学生眼中的好奇之火依然在燃烧。
广东需要的不仅仅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人才,更需要能够将AI技术与制造业等传统优势领域深度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当学生们真正成为懂AI、会AI的一代人,他们也将用创新思维推动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