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来论丨企业号为何碾压网红?直播电商进入"拼家底"时代

2025-04-14 11:03:5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杨雪纯

在走访某电商服务公司创始人时,"现在直播带货,企业号才是王道,网红达人越来越不好混了"的论断犹如一柄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直播电商产业华丽表皮下的真实肌理。这个论断背后,折射出直播电商领域正在发生的权力重构 :从个人IP主导的达人经济,转向企业号主导的产业资本时代。这种转型不仅是流量分配规则的改写,更是整个电商生态的价值坐标系发生了根本位移。

流量权杖的转移:达人直播的脆弱性

直播电商初兴时期,张大奕、李佳琦等头部达人创造的销售神话,构筑了"个体即渠道"的商业幻象。但到了2023年,东方甄选靠企业矩阵号一年卖出7亿元农产品的成绩,彻底颠覆了达人直播依赖个人状态波动的脆弱性,也揭开了新时代的规则变化。

平台算法的转向印证了这种趋势,某平台2023年白皮书显示,企业号获得的免费流量是达人号的2.4倍。这种"偏心"背后有三重逻辑:

首先,稳定的输出能力。东方甄选矩阵号每天保持18小时直播,就像"电商版7-11"。这种稳定性带来转化率优势:其农产品复购率达35%,远超达人号平均的12%。

其次,数据反哺价值。某国产美妆品牌通过直播数据发现,凌晨1-2点下单用户更愿为抗老产品付费。他们调整策略后,夜间场次GMV占比从7%飙升至41%。

第三,合规成本优势。税务部门数据显示,企业号依法纳税率98%,而头部达人工作室因税务问题被封杀的比例高达37%。平台自然更愿与"正规军"合作。

藏在直播间背后的生死战:从商品交易到生态控制

观察某上市电商服务商的成长轨迹:初期通过达人直播打开市场,中期自建仓储物流体系,后期反向控制原料产地,最终形成从种植到消费的垂直闭环。这种演进揭示出直播电商的终极战场已从流量争夺转向供应链控制。当企业号建立起包含137家核心供应商的弹性供应链网络时,达人主播引以为傲的"全网最低价"彻底沦为伪命题。正如去年双十一,某网红号称拿到"全网最低价"的护肤品,结果粉丝发现企业自播间多送5片面膜。这场闹剧暴露了行业真相:价格战的胜负,早就不在直播间里决定。

平台与企业号的共生关系正在重塑行业规则。某食品企业通过销售额对赌协议获得平台20%的流量补贴,同时以股票期权绑定平台运营团队。这种深度利益捆绑催生出新型平台资本主义——规则制定者与规则执行者的界限日益模糊,传统达人被挤压至生态链末端。

生态裂缝中的微光:普通人还有机会吗?  

目前存在的一种情况是,企业号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可能正在消解一部分直播的创造力——杭州某直播基地的达人孵化团队已转型为“直播流水线”,批量训练话术模板化的“直播技工”,行业新人平均存活周期从6个月缩短至3个月

但普通人在现如今的局势下并非全无生机,以下三个破局的维度可供参考:

一是拒绝无效“内卷”。放弃追逐全网最低价,转而挖掘情感价值。如云南咖啡农通过直播间讲述种植故事,溢价30%仍供不应求。

二是强化信任纽带。学习李佳琦“5%选品通过率”的极致标准,即便规模微小也要建立品控口碑。

三是拥抱合规红利。利用平台对原创内容的流量倾斜(如抖音“春雨计划”),用专业内容换取长效收益。

在当前情况下,普通人做直播更需坚守"小而美"的价值——正如云南咖啡农通过溯源直播,让"雨林种植故事"产生30%情感溢价。这场变革的终局,或许不在于巨头通吃,而在于能否保留让苔藓生长的生态缝隙。

结语:效率革命下的新平衡

站在行业转折点回望,企业号的崛起本质是商业效率对人文价值的胜利。当直播电商的终极形态演变为数据驱动的精准销售机器时,我们需要反思:在追求GMV最大化的过程中,是否正在丧失电商生态应有的多样性活力?或许未来的破局之道,在于建立企业号与达人号的协同生态,让供应链效率与人文温度找到新的平衡点。毕竟,电商革命的初心,不应只是商品的数字化,更应是商业文明的重塑。


21财经客户端下载

<--统计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