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日累计“吸金”超4.7亿元,港股创新药ETF(159567)换手率超20%,机构:继续看好港股创新药标的成长空间
4月15日,恒生指数开盘涨0.87%,恒生科技指数涨0.85%,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高开后出现回调。
相关ETF方面,截至发稿,港股创新药ETF(159567)现跌0.25%,成交额超2.3亿元,换手率超20%,盘中交投活跃。成分股中,东阳光长江药业、再鼎医药、康方生物、信达生物、康诺亚-B等股涨幅居前。
资金面上,wind金融终端最新数据显示,港股创新药ETF(159567)近10个交易日累计“吸金”超4.7亿元。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紧密跟踪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87018),该指数反映港股通生物科技产业上市公司的运行特征。
消息面上,据21世纪经济报道,近日,深圳、北京等多个城市相继出台面向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行业的支持政策。记者梳理发现,创新成果转化与海内外市场拓展成为多地政策关键词。以广东为例,作为全国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之一,2024年广东全省共获批创新药19个、创新医疗器械14个,数量分别是2023年的1.73倍和1.56倍,其中1类创新药的获批数量比2023年上涨了133%,中药新药获批数量翻了一番。
国金证券指出,医药板块同时具备良好的抗风险能力和成长进攻能力,创新药板块实际地缘政治和关税风险很低,仍将是医药板块成长主线,继续看好港股创新药标的成长空间。同时,考虑有关关税影响,看好血制品、器械和仪器等领域存在的国产化机会。一季报后景气度反转和业绩改善也将带来连锁药房、器械、CXO、仿制药、中药、医疗服务等左侧板块的个股投资机会。
长城国瑞证券表示,近日,北京市推出了32条创新药支持措施,重点加速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优化审批流程,并强化资金支持。同时,深圳市通过《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覆盖研发、生产、应用及出海全链条,明确对完成临床试验并上市的1类创新药给予最高3000万元奖励。创新和出海仍是医药生物板块的核心投资主线之一,目前处于业绩密集披露期,我们建议持续关注具有原始创新能力和出海能力的药械公司,以及业绩超预期的企业。
(本文机构观点来自持牌证券机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亦不代表平台观点,请投资人独立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