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观察丨中越签署45份双边合作,“同志加兄弟”故事再启新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广州报道
“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越南老一辈领导人胡志明的诗句,阐释中越弥足珍贵的传统友谊。今年正值中越建交75周年,两国携手续写友谊新篇。
4月14日至15日,应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林、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梁强邀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这也是2015年以来,习近平第四次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身份访问越南。
在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主席在越南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符合两国共同利益,有利于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记者采访的多位国际问题专家认为,中国国家领导人今年出访首站便是越南,充分体现出中方坚持对越友好政策,始终把越南视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和大洋洲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建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自上一次访越以来,中越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得到全面落实,中越高层来往更加密切,各级各部门互访和接触更加频繁,热切寻求治国理政互鉴、发展对接合作,“中国对越投资逐步攀升,两国共建‘一带一路’与‘两廊一圈’框架对接进一步深化,民间交流和地方合作也更加活跃。可以说,两国互利合作、共促发展的新态势已经成型。”
中越两党两国领导人会谈后,双方签署45份双边合作文本展示,涵盖互联互通、人工智能、海关检验检疫、农产品贸易、文化和体育、民生、人力资源开发、媒体等领域。这45份协议的价值远不止于数字本身,而是体现出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对等关税”冲击全球经贸的当下,中越经贸往来、产业链和供应链合作日趋紧密。
4月16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中方将同越方一道,认真落实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重要共识,赓续“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的传统友谊,按照“六个更”总体目标,高质量推动全面战略合作,共同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确保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行稳致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首站访越蕴含深意
“距离上一次历史性访问不到两年,中国领导人把今年首访首站选择在越南,堪称是两国关系的又一里程碑。”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雷小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值得一提的是,此访距离越南领导人苏林访华还不到一年,可见中越之间来往紧密。
在雷小华看来,此访主要有两个契机,首先,今年正值中越建交75周年和“中越人文交流年”;其次,中国前不久召开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强调要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提出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访问越南就是这一理念的重要实践。
当前,全球经贸正受到特朗普关税的冲击,中越之间亲密往来和不断深化的合作为全球注入更多确定性。
“中国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与东南亚国家站在一起,鲜明地亮出了坚持多边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旗帜。”雷小华向记者分析称,在特朗普“对等关税”的阴霾下,中方鼓励周边国家保持战略定力。
有分析认为,中越关系对中国和东盟关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越南外交学院高级研究员丁氏贤良向中国媒体表示,在全球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中国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越南和东盟其他发展中国家调整政策、协调行动,以应对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体系面临的挑战。中越关系强劲发展有利于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以及落实以政治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为三大支柱的《东盟共同体愿景2025》。
会谈结束后,中越双方签署45份双边合作文本展示,涵盖互联互通、人工智能、海关检验检疫、农产品贸易、文化和体育、民生、人力资源开发、媒体等领域。
雷小华认为,这些合作文件的签署都围绕着具有代表性的领域,这反映了中越两国务实合作已经从传统的经贸合作,逐步向着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构建以及产业互补互利方面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4月15日,中越领导人参与了中越铁路合作机制启动仪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越合作基础设施和产能合作项目在越南落地,两国合作的典范要数给越南民众出行带来极大便利的河内轻轨,以及大幅提升运输效率的中越国际班列。铁路互联互通正不断深化,中越边境的智慧口岸建设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此外,两国合作的光伏、垃圾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也有力保障了越南的电力供应。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杜兰认为,当前中越两国都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双方加强互利合作既有先天优势,也是现实需要,符合两国共同利益。
中越合作朝着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中越作为友好邻邦,自古以来就有互通互鉴之情。两国务实合作持续“双向奔赴”,并结出累累硕果。
近年来,中越经贸取得长足发展。商务部数据显示,自2016年起,越南是中国在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并在去年跃升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具体来看,中越双边贸易额连续四年突破2000亿美元,2024年达到2606.5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同时,中国还是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市场和第二大出口市场。
中越经贸热度不断上升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的支撑。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和大洋洲研究所副研究员聂慧慧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越邻近的地理位置,降低了两国之间的运输成本,使边境贸易更加丰富;其次,中越互补的经济结构,打造出密不可分的跨国产业链;再者,两国都主张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大量对外开放的政策支持,简化了贸易程序、减少贸易壁垒,推动两国贸易发展。
据越南海关总局统计数据,越南向中国出口手机、零部件、电子设备、橡胶、农产品、水产品等,自中国市场进口机械设备、纺织服装生产原料、皮鞋、钢铁、建材、日用品等。与此同时,越南农产品向中国出口不断扩大,中国成为越南农林水产品最重要市场。
“总体而言,中越经贸合作主要集中三个领域,首先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业等,其次是电子信息为主的上下游合作,第三是农产品的出口和加工。”雷小华表示,中越两国贸易结构呈现互补,但不管是在电子产品还是农产品领域,两国贸易合作整体朝着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他认为,为了稳固中越经贸发展,未来两国需要思考如何重塑跨境供应链和产业链体系,在提高互联互通水平、保持贸易畅通的同时,拓展新兴产业的合作。
中越经贸正稳步发展,双方还在拓宽新的合作领域。当前,一系列的制度框架为中越经贸提质升级“保驾护航”。
中越都是RCEP的成员国,经过两年多的发展,RCEP在促进两国贸易关系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中越经贸迎来了发展的绝佳契机——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的建设和RCEP提质升级。
雷小华表示,当前全球已经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未来中越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以及供应链互联互通等新兴领域将有更多合作空间。此外,中方在技术、人才和资金方面的优势能够与越南市场进行很好的融合。
中国对越南投资热情高涨
在中越经贸暖意涌动之际,越南对中国资本的吸引力也在不断提升。
据越南财政部外国投资局的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对越南的投资额为47.3亿美元,同比增长3.1%。今年第一季度,从投资金额来看,中国投资商在对越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三,但若按项目数量计算,则位居第一。
越南对中国投资为何有越来越强的“磁吸力”?李建钢认为,主要是因为越南对外开放程度高,近年来越南积极构建自贸协定网络,而且该国营商环境和人力素质都在不断改善。
中国投资的增加也为越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雷小华表示,“中国对越南投资的质量越来越高,意味着越南产业转移将会加快,相应的配套设施也会得到完善,这有助越南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加强该国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发展动能转换。”
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副研究员褚庭福也留意到,过去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现在正转向工业零部件、电子产品和汽车等高科技产业,投资的质量显著提高,更加注重高科技含量。褚庭福认为,这种转变为越南提供了获取先进技术、更深层次融入全球生产链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