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观察|蚂蚁抖音小红书“东南飞”:为什么说广州越来越像“电商之城”?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佳楠 广州报道
“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再次在广东上演。只不过,这次的“孔雀”是电商巨头,纷纷“飞”来千年商都广州。
正值第137届广交会举办期间,蚂蚁集团宣布其华南数字运营中心、万里汇跨境贸易运营中心“双中心”正式落户广州琶洲。这也是今年继抖音集团布局广州穗耕科技有限公司、小红书电商落地广州首个孵化中心后,又一家大型电商企业选择落地广州。
几家电商巨头缘何纷纷落子广州?从企业的重仓规划可见背后的深意。
蚂蚁集团的华南数字运营中心将发挥数字科技和数字支付的优势,万里汇跨境贸易运营中心将服务跨境商家的数字贸易;抖音集团新设的科技公司将聚焦新零售业务;小红书电商的广州孵化中心将为广州服饰商家品牌提供成长平台……
从电商巨头在穗投资聚焦的方向不难看出,这些企业正是看中了广州这座“千年商都”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电商产业综合势能。 一方面,广州积淀千年的商贸基因与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为电商产业提供了成熟的供应链基础、国际化通道以及庞大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广州在新业态的先发优势更为显著,依托产业带优势,直播电商的完整产业链条与跨境电商天然的国际枢纽地位,叠加数字经济的深度应用场景,广州形成了“传统商贸+数字科技”融合发展的生态土壤。
广州有全球爆款的“制造母体”,几乎包含所有国内出口的优势品类,通过推动传统制造业与数字贸易的深度耦合,重塑全球消费版图;广州拥有72小时全球达的“硬核支撑”,已形成空港、海港、铁路港、公路港“四港”联运发展体系,助力货物快速触达国内制造业腹地及海外消费市场;广州还拥有先行先试的“创新底气”,在实施创新监管与便利化举措方面一马当先,在电商领域创造了多个全国纪录。多重优势聚合下,伴随头部企业的技术赋能与生态协同,广州正成为电商巨头抢占新赛道、辐射全球市场的战略高地。
广东白云学院应用经济学院院长、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先庆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相互交融的背景下,广州依托源头产地的优势孕育了众多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塑造了电商产业发展的城市底盘,电商巨头的加入将与广州实体经济形成相互共荣,推动广州向增强国际商贸中心城市能级跃升。
电商巨头“东南飞”
此次蚂蚁集团不仅将华南数字运营中心落户广州,还新增万里汇跨境贸易运营中心。目前,琶洲地标建筑已闪烁“蚂蚁集团”和“万里汇”的双品牌logo。
而与蚂蚁集团双品牌logo直线对望的广交会展馆,正在举行第137届广交会,现场万商云集。中国对外贸易中心数据显示,截至4月19日,已有来自全球216个国家和地区的148585名境外采购商到会,较第135届同期增长20.2%。
蚂蚁集团“双中心”落地与人气爆棚的广交会交相辉映,让广州的现代商贸基因优势得以进一步凸显。日前,小红书电商在广州落地首个孵化中心,为广州服饰商家品牌提供全新的成长平台,抖音集团也在广州布局聚焦新零售领域的科技企业,同时竞得琶洲新地块,建设华南创新基地项目。
当前,地缘政治冲突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为国际经济和全球贸易带来变数迭生。拥有千年商贸基因沉淀的广州,缘何还能形成广交会持续火爆和电商巨头扎堆青睐的“发展高地”?
广东财经大学特聘教授、大湾区双循环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甬军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广交会的持续火爆得益于其60余年定期举办的历史积淀,以及在全球市场风云变化中的独特地位,尤其是在美政府滥施关税政策后,广交会成为供需双方了解真实市场行情的关键平台,广州也利用广交会的品牌效应,增强自身在全球贸易新格局下的作为。
“电商巨头的频频落子,看中的正是城市产业发展优势。”王先庆认为,电商产业一头连接市场,一头连接货源,广州的产业集群不仅数量众多,且类型丰富,包括箱包、美妆和服装等,这些产业集群滋生了众多产地型专业市场,与内地的中转型专业市场不同,广州的产地型专业市场直接与生产相连,为电商产业提供了丰富的产品资源。
从“货通天下”的制造业底盘来看,广州拥有35个工业大类行业,覆盖了41个大类中的大部分,不仅涵盖服装纺织、美妆日化、箱包皮具、珠宝首饰、食品饮料、定制家居六大特色产业集群,还形成了各品类独特的毛细血管般城市产能网络。
就服装产业而言,作为全球最大的服装集散地,广州有着全国第一大布匹市场群和服装市场群,拥有十三行、沙河、中大纺织圈等专业批发市场;美妆产业亦是如此,广州拥有近2000家化妆品生产企业,产业规模连续数年年产值居全国城市首位。
在坚实的电商供应链基础之外,持续扩容的人口规模正为产业注入强劲消费动能。广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广州常住人口达1897.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1万人。15.1万人的人口增量不仅凸显了广州对人口的强劲吸引力,也意味着随之而来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
得益于“人”“货”要素齐全,广州直播电商行业持续涌动。据今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广州直播电商零售额全国第一。广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广州直播电商零售额达5171亿元。
当广州直播电商零售额居全国首位时,随着全球数字化贸易深度变革,跨境电商作为驱动外贸增长的关键力量,广州依托天然的国际贸易枢纽资源,形成了链接中国内陆与全球市场的战略支点,在跨境电商领域同样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2023年,广州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超2000亿元,同比增长51.54%,进口规模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实现九年增长136倍。目前广州培育了24个跨境电商产业园,形成了包括平台、物流、仓储、运输、营销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
王先庆表示,广州本身就是开放包容的城市,从发展定位看,国家赋予了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的核心功能,从交通枢纽看,广州拥有通达全球的海陆空交通体系优势,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让跨境电商货物可快速触达海外消费市场。
事实上,电商科技巨头频频“东南飞”广州,折射的是不仅是广州深厚的产业根基和开放的商贸基因带来的发展活力,这背后还透露着一个强烈信号:广州正成为企业打通市场通道和科技力量相互协同的天然试验场。
有如每年吸引数十万全球客商的广交会,就为企业开展跨境支付、数字贸易等业务提供了场景试验。在本届广交会上,万里汇通过交易保障产品World Trade,帮助一家广州企业运用API接口,让广东产的T恤订单能实现全自动创建、管理和发送,把交货流程从原来的15天缩短到了2天。
电商平台帮助传统制造业供应链提质增效,正是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的缩影。 王先庆表示,兼具科技内核的电商巨头在广州的布局,将有效激发广州数字经济的乘数效应,尤其是这些企业将利用广州超大规模的商贸场景,比如美妆产业集群、服装专业市场等作为试验场,再通过自身在支付、金融、贸易等领域的创新,助力广州产业带产品以降本增效形式销往全球,形成共荣。
当前,广州正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不止于电商巨头的落子,如今,广州形成了以琶洲与南村万博为核心的两大数字经济集聚区。在琶洲,阿里、腾讯、唯品会、三七互娱、趣丸科技等互联网头部公司进驻,总营收超4500亿元,企业总数超3.6万家;在万博,形成了涵盖拼多多、希音等企业的多元业态,共同形成“热带雨林”式的创新产业格局,进一步勾勒出广州以数字经济为基座,发展电商之城的韧性。
“千年商都”新叙事
电商巨头和互联网科技巨头的成片扎堆,无疑是对城市产业发展势头研判的最佳印证。
在直播电商领域,过去主要依靠头部主播及平台加持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比如杭州就是如此。现如今,随着流量时代进入品质时代,直播电商也在进行生态转型,供应链与商品品质成为产业核心竞争力,依托产业带孵化的商家“店播”打败网红“主播”成为直播电商的主流趋势,这在以实体经济供应链见长的广州表现更为显著。
抖音电商的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2024年其店播和中小达人在销售额大盘占比51%,头部达人对大盘贡献仅占9%。广州有11万个产业带商家在抖音直播带货打开市场,其中店播商家近七成,店播助力近2万广州商家的销售额超百万元。
不仅是直播电商产业向依托产业带与供应链优势的趋势转型,跨境电商行业亦是如此。广州发展跨境电商同样发挥产业带功能,实现传统制造业与数字贸易的深度耦合。
希音深入全国500城产业带,将产业带与数字贸易和数字化柔性供应链贯通,帮助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此前全球跨境电商“三中心”在广州创立,目前有49个产业带企业与该平台签约“跨境电商+产业带”项目,有效提升供应链效能。
“广州发展电商产业的优势在于其一手货源的吸引力,远超其他城市的中间商、二手、三手货源,这是广州在电商贸易领域持续吸引投资和关注的关键原因。”王先庆表示。
受访专家认为,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相互交融的背景下,电商行业正深度变革,依托积淀的商贸基因与数字化转型基础,叠加产业带丰富的产品线和有效的供应链,广州优势明显,呈现出“电商之城”的核心竞争力,电商全产业链爆发式增长值得可期。
今年广州再发力打造“电商之城”。今年2月,广州印发《广州市关于推动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从打造“直播电商之都”、建设“跨境电商之城”等方面,提出19条政策措施,加速推进传统商贸业数字化转型,助力广州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在打造“直播电商之都”方面,《措施》提出培育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示范性强的直播电商示范基地,形成行业集群效应等;在建设“跨境电商之城”方面,《措施》提出,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带动特色产业带“品牌出海”,提升广货品牌的国际竞争力等。
王先庆认为,广州打造电商之城,通过电商巨头深度布局产业带与数字化基地,本质上是以其平台技术、数据能力和全球渠道为实体产业注入强大的生态韧性,不仅让传统制造与数字经济实现相互赋能,广州的城市竞争力也突破单一的产业维度,向增强国际商贸中心城市能级跃升。
不过,王先庆也认为,在引入外地头部电商巨头的同时,广州也应培育本土垂直电商平台,强化专业领域竞争力,比如重点扶持化妆品、服装等本地优势产业带孵化专业化电商主体,构建具有广州辨识度的电商生态。
“北京有京东,杭州有阿里,上海有拼多多,广州也需要有具备城市特征的专业型电商头部企业,要依托各区的特色产业带,比如白云区的化妆品产业集群,番禺区的服装产业集群,在本地规划有产业特色的电商集聚园区,以此真正发挥城市优势价值,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重塑城市发展力量。”王先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