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行业主动调整谋转型 重构业务布局打造新生态
记者黄敏
投资快报记者关注到,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昌吉监管分局披露的批复显示,同意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昌吉分中心终止营业。在信用卡市场迈入新周期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正通过主动的战术收缩与业务布局重构,探索转型发展路径。
据不完全统计,从今年一季度就有多家银行关闭了超过十家分中心,其中交通银行今年以来已关闭8家异地分中心,成为本轮调整中动作最为频繁的银行。与广发银行同属股份行的民生银行、华夏银行陆续关停了分中心。民生银行2024 年信用卡不良率攀升至 3.28%,贷款余额下降至4772.47亿元。今年3月,民生银行关闭了东北和华北分中心。华夏银行则关闭广州、天津和青岛分中心。更早之前,蒙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呼和浩特分中心、呼伦贝尔分中心终止营业。信用卡相关市场人士预计,今年内将有更多的银行披露关停信用卡分中心。
交通银行管理层在 2024 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解释称,信用卡业务从集中垂直管理转向属地分行经营,旨在更好地满足客户综合金融需求。业内人士指出,银行有选择地撤销信用卡分中心,可更灵活调整资源分配方式,并依托分行网络强化风险管控及综合服务能力。数据显示,交通银行 2024 年信用卡贷款余额达 5382.77 亿元,交易金额 24513.35 亿元。
央行数据显示,2024 年末全国信用卡在用卡量降至 7.27 亿张,连续九个季度负增长。不过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部分银行通过业务调整实现了差异化发展。例如,建设银行 2024 年信用卡贷款余额突破 1.07 万亿元,成为全国首家信用卡贷款规模破万亿的银行;农业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同比增幅达22.68%,显示出国有大行在市场收缩中的逆势扩张。
行业观察人士表示,对银行信用卡业务而言,无疑当下正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信用卡机构纷纷通过资源整合优化经营效率、压降高风险客群以及优化资产结构提升经营质量。信用卡研究专家董峥表示,多家银行陆续关闭信用卡分中心,这一现象反映出运营模式的转变。关闭分中心后,银行可以借助数字化手段,开展智能化营销与运营,从而实现客户获取与活跃度提升,并推动信用卡业务板块的降本增效,并不简单等同于业务的剧烈收缩,是银行业务经营的正常选择。
广发银行公开信息显示,该行年初明确提出“深化信用卡改革转型”的工作部署。有关人士表示,分中心的终止营业,意味着今年广发信用卡将进一步加快零售融合、分分融合步伐,全面深化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