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突围中的“湾区路径”:在全球供应链重塑中谋局新生

2025-04-26 18:02:51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蒋毅槿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蒋毅槿珠海报道

在“逆全球化”情绪未退与全球供应链重构不断加速的背景下,企业出海的路径愈发复杂。如何构建更具韧性的国际供应链体系,成为摆在粤港澳大湾区企业面前的关键课题。

4月25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圆桌会议在珠海举行。来自广东、香港、澳门三地的贸促机构、政府代表、企业代表及专家学者围绕“企业出海韧性供应链的构建”进行了多维度探讨。在“出海”节奏持续加快的同时,产业链协同不足、物流与通关效率待提升、企业“软能力”亟待补强等结构性问题也逐步显现。

多位与会代表指出,在全球供应链碎片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大湾区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必须打造更具韧性、弹性与协同性的供应链体系,完成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出海的战略转型。

企业出海进入重构期

全球经济动荡和地缘冲突持续推动国际供应链体系区域化、本地化调整,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出海正面临比以往更高的不确定性和更复杂的政策门槛。广东省贸促会(广东国际商会)会长陈小锋在会上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企业需要整合力量,共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跨境合作水平,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携手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频繁遭遇新型贸易壁垒与监管机制重设。传统“跟着订单走”的模式,正面临来自政策规则、标准制定、数据主权等层面的非关税挑战。以欧美市场为例,关税规则、原产地要求及ESG合规标准不断提升,企业迫切需要建立“技术+制度+品牌”的复合能力来支撑其海外供应链稳定性。

“企业出海不仅要解决物流、通关和市场开拓的问题,更要重构整个供应链体系,具备跨周期、跨市场的协同能力。”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韩永辉看来,全球供应链重塑背后隐藏着三场深层竞赛:一是数字化主导的“效率战”,二是技术掌控的“高端战”,三是生态整合的“协同战”。而中国企业要在这三场战役中突围,仅凭低成本制造已远远不够。

这一观点在珠海方正印刷电路板发展有限公司的案例中得以验证——其海外新厂不仅服务国际订单,也倒逼本地制造体系升级。该公司副总裁张伟华直言,其公司当前正同步在珠海扩建与泰国建厂,以构建“本地制造+海外交付”的灵活模式,实现生产基地多元布局,分散外部风险。“我们不是简单地把产能转移出去,而是要把供应链管理能力输出出去。” 

区域协同潜力亟待释放

湾区出海,不仅要靠“造船”,还要靠“开渠”。

在全球制造和投资加速“区域化”布局的大趋势下,大湾区多个城市正试图通过制度型开放构建“稳链”支点。

作为承办地的珠海,近年来在跨境物流体系建设方面动作频频。珠海市对外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副秘书长张友明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介绍,珠海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通过港珠澳大桥与香港、澳门陆路直接相连的城市,2024年底通车的黄茅海跨海通道进一步辐射粤西,形成“香港—珠海—江门—粤西”的快速通道。

“珠海正推动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建设,我们还需进一步发挥新通道优势,加强经大桥口岸对日本、东盟、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尤其对东盟进出口,为全球产业链稳定和国际贸易网络的高效运转提供日益增长的动能。”张友明说。

更具代表性的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当前,岛内实行“分线管理”模式,即“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企业在区内从事跨境电商、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等业务可享受进口免税、离岸结算便利与双15%税制支持。

“企业从横琴出海,在境外设厂的利润回流可以免补企业所得税,这就从源头解决了税收障碍。”横琴粤澳深合区经济发展局副处长张升介绍,目前已有抖音跨境电商总部、京东产发、吉利科技等新质企业落地横琴,初步形成数字贸易、生物医药、芯片制造等多元出海产业链条。

如果说珠海、横琴负责搭建“硬件设施”,那么香港与澳门的角色,则更像是出海体系中的“软节点”。

香港一带一路总商会代表、丽丰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邓志华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拥有丰富的全球资源网络和规则制定经验,理应成为湾区企业全球布局的“超级联系人”。他建议,应进一步加强香港与内地产业链对接,推动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等功能性资源向湾区企业开放,帮助企业在海外市场降低法律与合规风险。

澳门,则正在强化“中葡平台”的枢纽功能。

澳门出入口商会理事钟志松分析,澳门可利用自身与葡语国家的文化、法律和金融联通优势,搭建中葡跨境供应链网络,成为连接湾区与葡语国家的重要节点。“澳门物流资源有限,但可以通过横琴的物流载体,发展高附加值的数字贸易、离岸金融、仲裁服务。”钟志松说。

值得注意的是,圆桌会议期间发布的《2024年度粤港澳大湾区展览业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展览场次同比增长1.32%,总面积突破3100万平米,显示出湾区在展贸平台、临时产业集群、首发经济等方面的潜力正在释放。

这为湾区企业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提供了重要的“场景入口”与“窗口经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罗秋菊表示,湾区展会已不仅是展销平台,更是供应链交汇点与首发经济载体,若与产业集群形成更高效的联动机制,将显著增强企业出海的“曝光率”与“谈判力”。

21财经客户端下载

<--统计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