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正文

老场馆的十五运新生命:“拆围透绿”变身城市“绿色客厅”,AR导航不再“找不着北”

2025-04-28 14:50:04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谭砚文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谭砚文  实习生勇佩言  广州报道

4月26日晚7点,改造后的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正式亮灯,整个场馆亮如白昼。

为迎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天河体育中心不仅更新了智能化的照明设备,还铺设了全新跑道,打造全民健身活动空间。

距离十五运会开幕不到200天,广东赛区的多座体育场馆的维修改造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其中,广州市负责的23个场馆按期实体完工,20个完成联合验收;深圳赛区的18个竞赛场馆已通过省执委会竞体场馆体育工艺、信息化建设及残特奥会场馆无障碍专项验收。

赛时为赛事,赛后为城市。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走访多个场馆发现,本次场馆改造不仅重视赛时的功能,更注重赛后的利用,通过拆除围栏、生态改造等方式,为全民健身提供优质场所,打造属于人民的体育公园。

场馆改造还突出科技赋能。AR导航系统、3D智能闸机、智能化照明设备等投入使用,既提升了场馆的利用效率,也给市民和观众带来了更新的科技体验。

活化利用空间打造“人民体育公园”

回顾六运会推动建设天河体育中心、九运会新建广东奥体中心、亚运会打造海心沙广场,体育场馆不仅是赛事的重要场地,更将成为市民生活的重要部分,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1987年,天河体育中心因六运会而生,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州市设计院集团顾问总建筑师郭明卓担任项目总设计师,为广州留下了这座跨时代的体育地标。

时隔40余年,他再次操刀天河体育中心改造项目,在延续历史风貌的基础上为老场馆注入新活力。

(改造后的天河体育中心)

本次天河体育中心的改造不仅注重赛时功能,更重视赛后的利用,打造属于城市的“人民体育公园”。

据了解,原本闲置的体育场二层平台和多块空置区域被改造成全天候全民健身空间,原本封闭的户外群众乒乓球场被打通并嵌入城市公共空间,采用新型硅PU地面,有效吸收冲击力、提升运动体验,满足不同人群和天气条件下的使用需求。

“此次改造设计,我们着眼于保存天体原来的风貌,因为它是中国20世纪的建筑遗产。”郭明卓透露,此次天河体育中心改造还着重提升了南广场和前广场,用“减法”恢复最初的特色。南广场已被拆除的门楼将会恢复,增强整个体育中心的仪式感。

“南广场作为广州的一个城市‘会客厅’,是一个举行各种大型活动的地方。改造后空间的序列就更加清楚,仪式感会更强,这也是这次改造有力的提升。”郭明卓表示。

园林提升方面,天体新增多个“街角公园”,丰富绿化品种,优化植物层次,提升景观品质,并拆除部分围栏实现“拆围透绿”。

以西北侧“街角公园”为例,该区域通过“拆围透绿”和功能整合,转变为融合林下休憩、康体、慢跑等功能的绿色城市休息站,使原本功能单一绿地转变成全民共享的开放场所。

除了天河体育中心外,其他场馆也注重空间的活化利用,打造人民的体育公园。

例如,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升级改造项目设计总负责、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罗建河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一方面,奥体中心增加了近4万平方米的绿地面积,为市民提供更多绿茵空间,便于运动后乘凉休息;另一方面,改造也非常注重市民的生活便利性,共设置了四个驿站,其中包含便利店和公共卫生间等便民设施。场馆二层即将向公众开放的2.8万平方米公共空间中也有相应的配套设施。

再如,广州大学城中心体育场改造则结合场馆周边的室外景观构筑全民健身的运动空间。广州协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经理林正秀表示,室外工程基于外部体育公园,连接目前已有的室内外自然山水风光,特别是结合大学城内部的中心湖景观和周边山体、整合周边资源打造生态体育公园。项目改造维修建成后,除了可以确保大型赛事举行,还为周边市民提供了日常休闲和健身运动空间。

“黑科技”助力智慧全运

科技感是十五运场馆改造的主旋律。

南方财经记者从天河体育中心了解到,场馆通过全面搭载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孪生综合运营平台,实现“建成即智慧,运行即高效”。

今年,改造提升后的天体将承担足球、排球、乒乓球、三人篮球等多项赛事任务,并作为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主场馆,以全新姿态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健儿。

郭明卓介绍:“在设计时,我们就瞄准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体育场馆。它要满足世界级比赛的各种要求,场馆里的设备水平同样也应该是世界先进水平的。此外,像灯光、音响这些设备,也要达到一流水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天体改造以全国首个近零碳既有体育场为目标,通过综合运用建筑与设备提效减碳技术、光储可再生能源措施、数字化能源与碳排放管理系统,实现场馆运行的节能减碳。

相关负责人向南方财经全媒体介绍,场馆利用5.5G+WiFi7高速网络,通过搭载BIM、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智慧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及相关智慧化应用系统,为场馆日常高效运营管理提供信息智能化支撑,为全运会赛时指挥管理工作全方位可视、全流程可控提供安全保障。

(改造后的广州体育馆)

广州体育馆更是实现了“从进场到落座,科技感无处不在”。

相关负责人介绍,场馆入口的3D视觉闸机可在0.3秒内完成人证核验,AR导航系统将通过执委会官方平台实时推送最优路径至观众手机。部署在场馆的2000余个AI摄像头组成“天眼网络”,可提前15分钟预判人流聚集风险,自动触发应急疏导方案。通过可升降隔断系统,篮球场可在48小时内转换为万人演唱会场地。保留的标志性拱形穹顶化身为巨幕,运用数字光影技术演绎广府窗花等文化符号,打造“可阅读的建筑IP”。

在深圳赛区,18个竞赛场馆已通过省执委会竞体场馆体育工艺、信息化建设及残特奥会场馆无障碍专项验收。其中,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馆增设了国内首例“开合屋盖+可折叠移动式斗屏”,可将比赛大厅上方的超大斗屏移动切换为双面横屏或四面斗屏,既能满足网球比赛露天的需求,也能满足篮球、羽毛球等比赛对比赛大屏的需要;地面的制冷系统则可以让这里在8小时转换成冰球的比赛场地。

日前,广州借助全运会契机推出“城市合伙人”计划,吸引不少企业为赛事助力。

4月26日,天河体育中心全新的体育照明系统和全民健身跑道在活动中迎来“首秀”。

其中,华夏北斗星体育设备有限公司捐赠并实施升级的体育照明系统,采用了280套先进的智能LED体育照明灯具。广东北斗星体育设备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向丽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该照明系统不仅满足国际顶级赛事对垂直照度和均匀度的要求,也加快推动了国产化替代与节能环保,预计实现场馆年省电40%。

(市民在天河体育中心全新铺设的跑道上跑步)

广州同欣体育股份有限公司联席总裁陈晨介绍,企业不仅为天河体育中心、广东奥体中心、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体育场捐赠了专业跑道,还为天河体育中心量身打造全民健身跑道,这不仅是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四星级健身步道,更创新采用“双跑道系统”设计,内侧“碧水绿”跑道采用与全运主赛场同款的预制型橡胶跑道,为跑者提供高回弹、强缓震的专业保护;外侧“苍山蓝”的透水沥青跑道则以全天候耐用性守护市民健康。

21财经客户端下载

<--统计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