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药业危与机:去年净利断崖式下滑,老字号药企如何转型突围?|上市莞企年报观察

2025-04-29 09:50:52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程浩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程浩东莞报道

日前,众生药业发布了2024年年报。年报显示,2024年,众生药业实现营业收入24.67亿元,同比下滑5.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9亿元,同比由盈转亏。报告期内,公司受核心产品复方血栓通系列制剂集采降价影响,业绩短期承压。这家拥有45年历史的药企,正经历着自2010年上市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年报显示,众生药业2024年全年亏损2.9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盈利2.63亿元大幅下滑213.63%。其中,2024年众生药业计提资产减值损失高达5.47亿元,占利润总额的162.76%,是导致亏损的首要因素。

2024年,医药行业在政策驱动中迎来深度转型,创新升级、自主可控等正成为行业增长的新动能。从集采冲击下的韧性生长,到创新药的商业化突破,再到数字化生产的全面升级,勾勒出众生药业这家传统药企在行业变革中的挣扎与突围。

作为A股市场较早上市的医药企业之一,在中国医药行业的变革浪潮中,众生药业正在通过中成药、化学药和创新药三大业务的协同进化,重新定义自身的行业地位,逐步从传统中药企业向创新型制药公司迈进。

两端受压下的盈利困局 

年报显示,众生药业2024年营业收入24.67亿元,同比下降5.48%,延续了2022年以来的下滑趋势,其中2022—2024年的收入分别为26.76亿、26.11亿、24.67亿。其中,中成药实现营业收入13.18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53.93%;化学药实现营业收入8.9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36.81%;原料药及中间体实现销售收入3049.33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25%;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实现销售1.9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8.01%。

细分业务板块显示,中成药业务作为公司传统支柱,实现收入13.18亿元,同比下降5.25%,占总营收比重从2020年的61.4%降至2024年的53.4%。这种下滑主要源于核心产品复方血栓通系列进入全国中成药集采后的价格折让。

众生丸、清热祛湿颗粒作为岭南名药的代表产品,在两广市场居于领导地位,逐步实现全国布局。

报告期内,在化学仿制药领域,众生药业的选择是“做减法”和“做深护城河”。在化学仿制药成果上,2024年,公司瑞巴派特片、普拉洛芬滴眼液等6个品种顺利获批,羧甲司坦口服溶液凭借无糖剂型差异化占据市场份额。当抗生素业务利润缩水时,众生药业悄然将资源转向专科化产品眼科化学药。如盐酸氮䓬斯汀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是具备独特优势的眼科抗过敏、抗炎药物,形成了公司在眼科领域的竞争壁垒。

原料药及中间体业务下滑最为剧烈,收入仅3049万元,同比下降26.98%,主要因控股子公司先强药业调整业务结构,减少低毛利中间体外销所致。

公司创新药研发主要聚焦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疾病领域,截至目前,抗新冠药物来瑞特韦片的创新药项目获批上市,流感药物昂拉地韦片的新药上市申请获得受理,多个创新药项目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随着后疫情时代流感防控意识提升,中国抗流感病毒药物市场规模有望继续保持15%以上的年增长。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昂拉地韦能在疗效或安全性上建立差异化优势,成为5-10亿级品种并非不可能。

然而,在这场转型突围战中,众生药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业绩阵痛。众生药业2024年盈利能力呈现断崖式下跌,净利润从2023年的2.63亿元骤降至-2.99亿元。

从毛利率来看,众生药业2024年整体毛利率为58.06%,较2023年下降2.9个百分点,较2020年的65.8%呈现持续下滑态势。分板块看,中成药毛利率70.05%(下降0.71个百分点),化学药毛利率48.55%(下降4.1个百分点),原料药毛利率25.26%(下降9.72个百分点)。这种全线下跌反映出其在成本上升和价格下降双重挤压下的困境。

为应对当前这种“双重挤压”局面,众生药业采取了如在肇庆逸舒制药建设智能化中药提取车间、优化供应链集中采购、调整产品结构向高毛利专科药倾斜等多项措施,这些措施部分缓解了毛利下滑,但尚未完全抵消压力。

当前,众生药业正处于从"中药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期,正式开展一场“中成药打下沉市场,仿制药做精品化,创新药玩差异化”的三线作战,而这一过程可能还需要2-3年才能见到成效。 

商誉减值风暴后的资产重构

商誉及无形资产是众生药业资产质量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年报显示,2024年众生药业计提资产减值损失高达5.47亿元,占利润总额的162.76%,是导致亏损的首要因素。这些减值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对先强药业和逸舒制药的商誉减值2.02亿元(累计商誉账面价值降至3.18亿元);二是对ZSP1602等四个临床前创新药项目的研发支出减值2.07亿元;三是对新冠药来瑞特韦片相关无形资产减值7917万元。

先强药业(主营原料药)和逸舒制药(化学制剂)是众生药业在2015-2018年期间耗资7.8亿元收购的,旨在快速切入化学药领域。但受行业环境剧变影响,两家子公司2024年合计净利润仅2832万元,投资回报率不足4%。

在商誉管理方面,2024年末公司商誉账面价值3.18亿元,占净资产比例8.1%,较2023年的5.3亿元已大幅减值。众生药业通过并购先强药业、逸舒制药快速获取化学药产能和技术,虽然风险较高,但在行业变革期可能赢得时间窗口,关键在于能否实现并购后的有效整合。

然而,商誉减值反映了过去并购资产的整合未达预期。先强药业因CDMO业务拓展不及预期,2024年净利润为-758万元;逸舒制药受制剂价格下跌影响,净利润同比下降32%。这两家子公司2020-2024年平均ROE仅为4.8%,远低于收购时的预期回报。剩余商誉中,先强药业1.8亿元(对应2024年净利润-758万元),逸舒制药1.3亿元(对应净利润3590万元),若子公司盈利能力不能改善,未来仍存在进一步减值风险;研发项目减值则显示公司开始收紧研发战线,集中资源于RAY1225注射液、ZSP1273片等核心管线,这种"聚焦策略"虽造成短期财务冲击,但有利于长期资源配置效率。

从整体来看,众生药业通过2024年的大额减值已部分释放商誉和无形资产风险,资产负债表得到一定程度的"瘦身健体"。但应收账款回收放缓和存货结构失衡仍是短期隐患,可能影响现金流稳定性。

向研发端倾斜的战略决心

研发投入强度是观察众生药业转型决心的关键指标。近五年数据显示,公司研发费用率持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同期中药行业6-7%的平均水平,显示资源配置向研发端倾斜的战略决心。

年报显示,2024年,众生药业研发投入总额2.6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0.68%,虽较2023年的12.5%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行业高位。

然而,创新药研发的"高投入、高风险"特性,也在众生药业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2024年,公司果断暂停了ZSP1602、ZSP1241、ZSP0678、ZSP1603等4个临床前项目,一次性计提减值损失2.07亿元。这种"断臂求生"之举虽造成短期财务痛苦,却反映了管理层聚焦核心管线的决心。

当行业从“营销驱动”转向“研发驱动”,从“价格战”迈向“价值战”,众生药业这种高投入策略虽然压制了短期利润,但为公司积累了包括159项国内外专利在内的创新资产,其中代谢性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为重点布局领域。

如在糖尿病和肥胖症管理领域,众生药业研发产品RAY1225是一款创新结构多肽药物,属于两周注射一次的超长效GLP-1类药物。根据民生证券研究报告测算,2033年,降糖适应症将会给公司RAY1225产品带来13.69亿元的销售额贡献,减重适应症将会给公司RAY1225产品带来7.00亿元的销售额贡献。

研发人才是创新能力的另一关键指标。2024年末公司研发人员427人,较2023年减少13.9%,但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硕士以上学历占比从21.2%提升至22.7%,30-40岁中坚力量占比从35.9%增至45.7%。这种"减量提质"的人员调整,反映了研发管理从规模扩张向效率提升的转变。

生产能力的升级也在同步推进。在肇庆高新区,众生药业投资3亿元建设的智能化中药提取车间已于2024年投产。通过引入PMS生产管理系统和DCS自动控制系统,该车间实现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数字化控制,生产成本预计可降低15-20%。

目前,众生药业的创新药研发聚焦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治疗领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化学仿制药项目数量和质量在国内生产企业名列前茅,已建立起系统化创新的基本框架,在靶点选择、临床设计和专利布局上展现出专业水准,但创新药商业化能力尚待验证。未来2-3年是关键窗口期,若昂拉地韦片、RAY1225等系列产品能如期推进并实现预期疗效,公司有望完成从"传统中药企业"向"特色创新药企"的蜕变;反之,若核心项目受阻或商业化不利,高额研发投入可能持续拖累业绩。

众生药业2024年的阵痛与突围,恰是中国医药产业转型的缩影——在传承与创新的十字路口,唯有“两条腿走路”,才能穿越周期。

21财经客户端下载

<--统计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