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概念炒作,4月聚焦业绩披露!一文速览六大私募月度观点

2025-04-03 08:56:19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尹华禄

近日,多家知名私募机构发布月度观点,围绕创新药、人形机器人、市场风格变化及投资策略展开深入分析。机构普遍认为,当前市场面临多重不确定性,投资者需保持理性,聚焦业绩增长明确的领域,同时警惕概念炒作带来的风险。

人形机器人惹争议

进化论资产认为,人形机器人通用化时代的到来可能会非常慢,远低于大家的想象。该机构指出,人形机器人的ChatGPT时刻可能就是当“大脑-小脑-控制系统”能够打通,才是大爆发的开始,而二级市场往往会因为过度乐观而大幅透支了股价未来的空间。

相聚资本则表示,最近围绕人形机器人在资本狂热与技术攻坚下的争议,一级市场上关于人形机器人的讨论火热。但无论分歧如何,一个共同的认知是,AI和人形机器人都需要长期的投入,不是今年投入明年就能见效的快餐式投资。信心、耐心以及持续的投入都是不可少的。该机构指出,在二级投资上,要分清,哪些机会是基于概念和未来想象空间的炒作,哪些则是有实实在在的估值和业绩的提升。

与此同时,创新药领域的讨论热度也在升温。

聚鸣投资刘晓龙指出,最近创新药关注度很高,有人用“中国创新药的DeepSeek时刻”作为标题。可以看到,只要不是重大突破性的科学发现,一般有路径可循的科研创新,中国的确在很多行业展现出了实力和效率。所以,只要管理得当,我们企业的竞争力还是很强的,没有必要对未来太过悲观。

4月投资需回归业绩

衍进资产指出,每年4月份的投资都不太容易做,因为进入业绩的密集披露期,市场关注的重心会逐步转到公司的业绩兑现度上。建议重新回归投资本质,寻找业绩增长明确且当前估值较低的行业和公司,降低对讲故事类、蹭概念类公司的投资预期,把重心放在深度研究上。

该机构进一步指出,从配置的角度可以进一步降低热门题材的配置比例,增加部分消费、医药、新能源等低估值行业的配置,这些无人问津的行业已经被挤干了估值的“水分”,可以从中挖掘一些有持续业绩增长的优秀公司。

相聚资本也表示,4月份是业绩密集披露期,不管是年报还是一季报,都有较强的参考价值。投资还是会聚焦在那些基本面优秀、具有极强经营韧性的公司,同时积极把握行情轮动带来的机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多抓鱼,抓大鱼”。

4月波动加剧,机构建议积极应对

拾贝投资认为,4月会是一个很波动的月份,一是国内经济数据会逐步验证今年以来的成色,二是海外的冲击和波动会加大,我们对中国资产保持中期乐观心态的同时积极关注变化。

进化论资产建议规避业绩差和有潜在暴雷风险警示的公司,业绩优秀且有一定价值成长属性的大型科技互联网公司在市场下跌时会是比较好的机会。传统顺周期的大公司还需经济复苏信号进一步清晰明确。

源乐晟在月度策略中谈到,港股市场将进一步分化,但整体表现可能强于A股。不过,最近很多公司的A/H股的价差缩小到历史最低水平了,这是个值得警惕的点。此外,美股已进入非常复杂的阶段,投资者目前对美国的政策预期一头雾水,需要对美股保持谨慎。该机构认为中国资产指数层面没有大的风险,但个股的差异性依然会很大。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21财经客户端下载